深大断裂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深大断裂是规模巨大向地下深切而且发育时期很长的区域性断裂。又称深断裂。其切割深度可达下地壳,甚至切穿地壳伸入地幔。区域延伸可上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深大断裂一般是各级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把地壳分割成运动特点和构造各不相同的地块,并与构造单元相应发展,或在不同构造时期一再活动。最早的一些深大断裂出现在元古宙初。深大断裂由А·В·裴伟于1945年提出。

研究意义深大断裂可以是连接地壳和上地幔的通道,成为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岩浆活动带。相应地,也常常是区域性内生矿床成矿带,常常控制了构造-沉积单元,所以深大断裂两侧的沉积建造的组成、岩相和厚度也是不同的。深大断裂的研究主要根据区域地质的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和天然地震资料的综合

分类按深大断裂的位移方式可分为4类:深正断层,深开断层,深平移断层,深逆冲断层。深正断层形成裂谷型构造,如贝加尔湖,莱茵河,东非裂谷,洋中脊裂谷。这些深大断裂是在拉张条件下形成的。深平移断裂在各构造区都有分布,但形成在某些地质时期(如地槽中的深大断裂是在造山期形成的)。深逆断层发育在地槽带的中部和边缘,如环太平洋造山带。

岩石圈的各层圈之间都可因应力集中而发生层间滑动,形成深浅不一、长短各异和断续延伸的顺层滑动断裂组合。它们常与陡倾斜断裂相连,由浅部向深部变缓,最后转入层间滑动。它们有时表现在同一断裂在穿过不同岩石地层时呈阶梯状形式。因而可以推测,在地壳和岩石圈剖面上,深大断裂表现为大小不同的陡倾穿层滑动断裂和顺层滑动断裂的组合形式。1

实例纵观我国东部裂谷系中松辽、渤海湾、江汉及南海等几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发现油气田的分布与盆地中断开基底、地壳或岩石圈的深大断裂有相伴出现的现象,分析深大断裂与沉积,构造,地温场及压力场的相关性后发现:深大断裂控制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带的展布,控制了地温场的展布;从而控制了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生、储、盖因素。

中国重要的深断裂有:雅鲁藏布江深断裂带,台湾大纵谷深断裂带,额尔齐斯深断裂带,西拉木伦深断裂带,北祁连深断裂带,阿尔金深断裂带,龙门山深断裂带,东昆仑深断裂带,金沙江-红河深断裂带,班公错-怒江深断裂带,郯城-庐江深断裂带,沧州深断裂带,吴川四会深断裂带。

深大断裂思想在20世纪50、60年代对中国地质学界有很大影响。当时认为深大断裂基本上都是陡直下切的。70年代以后的大量深部地质资料说明,更多的以前所划分的深大断裂并不是切割很深,而是向下变缓,或是向下消失。提出深大断裂说的裴伟也于70年代对其原先的观点有所改变,强调顺层拆离或低角度逆冲断层在区域构造中的重要意义。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刚 - 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