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地区路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积雪地区路线(snow-clad region route)是指在有降雪或风吹雪掩埋道路的地区布设的道路路线。积雪主要与风雪流受阻减速有关,故路线通过山岭、丘陵时应尽量利用四边通风的开阔地、台地、山梁、陇岗等地形布设,避让风雪流严重的减速区;山民应少设或不设回头曲线;垭口以直线通过可形成风口吹散积雪;路线走向尽量与风雪流的主导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路基型式不宜用浅路堑、低路堤或长路堑;开阔地段的路堤高度一般宜大于多年平均积雪厚度的2-3倍。

简介积雪地区路线(snow-clad region route)是指在有降雪或风吹雪掩埋道路的地区布设的道路路线。积雪主要与风雪流受阻减速有关,故路线通过山岭、丘陵时应尽量利用四边通风的开阔地、台地、山梁、陇岗等地形布设,避让风雪流严重的减速区;山民应少设或不设回头曲线;垭口以直线通过可形成风口吹散积雪;路线走向尽量与风雪流的主导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路基型式不宜用浅路堑、低路堤或长路堑;开阔地段的路堤高度一般宜大于多年平均积雪厚度的2-3倍1。

路线勘察与查料搜集1.视察工作。在积雪地区工作,掌握雪害真实面貌是非常重要的事清。而这些地区当下雪时往往是“万里雪飘、千里封冻”的局面,一到暖季却又是一副冰解雪散,唯见卢山其面目的景象。对于路线视察工作,最好安排在积雪后至融雪前,以便祥细观察积雪厚度、分布规律、吹雪、雪滑、雪崩现象的有无和它们的特征,正确确定路线方案以及具体布设位置。当然在严寒的天气到野外工作,会增加些困难,事先要做好筹备,人员不宜过多,带着响导,轻骑深入。如受时间限制不能在雪期中视察,也必须在正式测量前对积雪地段专门进行一次补充视察,对拟定的初步方案予以核对,校正,以免事后发现问题移线、改线造成损失。

2.注意地貌观察。长期经过冰雪营力而形成的地貌,具有一定的特征,调查时要注意观察并分析其内外成因,可以确定雪害类型及其轻重程度。

在积雪严重地段,由于雪层厚度大,覆盖时间长、草被生长时间晚,经历日期也不长,与邻近比较起来呈现低矮而色淡嫩。在刚刚融雪的草被上还会发现有水漠。在高山或尖峯处,地面不长植物,受冰冻风化的影响,石质破碎呈现出亘型岩堆、石川(全为碎石所覆盖的沟谷)、石海大面积土地为碎石所填满)等地貌。在这些地区视察就需要多看几个方案,从中挑选轻微者加以抉择。

植物的分带变化,也反映出当地水热状况变化的规律高山地区植物垂道分带往往以朋叶、针状而低矮葡萄状的乔、灌木,而至高、中、低的草甸,以至寸草不生的光秃地面。观察这些地段的植被,大致能将积雪分布情况,初步地了解。

从植被可以判断出山坡的向阳与背阴。一般说来,阴坡积雪重、历时长,与阳圾比较起来是生长着茂密而葱郁的植被。如天山山区凡是长着旺盛的冷杉都是阴坡,因为这种树喜阴,它具有一定的指示性。

有时在相同的地形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植物群落,它反映出相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如同一山坡,在长有柳树丛、猴儿条等灌木的地方,是地下水充沛、冰雪聚集的部位,另外在一个河谷台地中靠山部分为高昂细毛草,而靠外部分却为宽叶野花,勘探后前者草下全为腐植土,后者为很厚的砾石土层。根据植物的特征,对路线布设位置,要充分考虑这些具有指示性的植物,而加以利用。

在雪厚、日照短、空气稀薄、水流不锡的低洼地,会产生沼泽和冰堆。由于水文地质不良,植物与水斗争的桔果,根部紧聚,茎部尽量伸出水面,形草疙瘩地貌景观,严重者形成碟状地貌负地形中植物腐烂成深坑而聚水,正地形中草根聚成鼓丘或热喀斯特。这些说明不仅积雪重同时还有冰丘、冰摊赋存,路线宜于绕避。不得已要通过时,既要注意防雪也要对水加以处理,采用提高路基、挖除泥沼、换填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加强排水系统的设计,迅速排除地表和地下水流,以防冻害。

雪滑、雪崩在陡而背阴的山坡容易发生,也具有特殊地貌。深而宽坦的长谷,使降雪时能搜集到丰富的雪源。融雪后山坡的草也比附近的修长而枯黄并有向下倾倒的现象,夏季却较他处淡嫩而茂盛。沟内树木因受雪和气浪的推移,发生倾斜,甚至全倒的景象。在沟的下部有杂乱而无分选的石块,成为雪崩壤。有时还能将这些东西推至河的对岸。勘测时要仔细了解其发生规模,设计时要提高山坡坡面粗糙程度增强其抗滑能力,或作防雪设备防止吹雪,砌筑挡雪墙或修建遮拦构造物以阻止雪体堆至路基上面。

3.反复搜集气象查料。调查积雪地区气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趋于准确,设计上才能取得可靠的数据。这些地区最好采用座敲会方式,召集年长的人互相介貂补充,以此作为基础查料,再到现伤碰到年老行人、牧民、猎户、逐段核对,有由入的地方应加分析有论证地选用2。

路线布设一、地形与积雪的关系。

1.山坡上阳坡比阴坡好。东西向的路线宜布置在朝南的山坡,南北向的路线宜布置在朝东南一西南的山坡,因为阳坡一般积雪历时短、雪薄、消融较快,积雪对路线危害程度是比较轻的。

2.开阔的谷地比较窄的好。前者日照长、多稳定积雪、厚度均匀、少雪滑、无雪崩,处理单纯些;后者日照短、多吹雪,加之地面有起伏,雪层厚度及分布状况变化较大,雪滑、雪崩常在狭谷中发生,处理复杂些。

3.低的哑口比高的好。娅口高低不仅与积雪轻重有关同时还影响路线里程的长短。一般应选择低而平的埂口通过。

4.台地外侧比山麓好。台地外侧地形是比较平坦而开圃的,其中以中部为最好。如在低台地靠河太近,容易受河冰、淤冰影响,致使路基淹没。在有数级台地的条件下,应拮合路线平、纵面的布局,力争在高而宽坦的台地上设线。山麓部分由于地形不平、靠山近易阻雪,甚至有雪篙、雪墙,处理既不容易,养护也困难,故路线不宜靠近山麓设线。

垂道于台地的中沟,地势低洼,是储雪的地方和吹雪的通道,如工程不大宜采用较高填方道穿而过。

二、路线本身与积雪的关系。

1.回头弯是兜风阻雪的场所,这里常常出现大量的堆雪。雪积在死胡同里,清雪、扫雪都不容易。数组迥头弯集中的山坡,清雪时上、下线还易干扰。此外在暗弯、高度低于积雪厚度的琪方、浅挖方、零断面不挖不填,从镇方过渡到挖方处都容易积雪。反之在路线顺直、明弯、高于积雪厚度约20厘米的填方、深挖方却是积雪轻或不积雪的地方。

以上说明,积雪地区的路线不宜顺地爬,处理积雪最经济而又有成效的方法是提高路基,采用填方通过。在山岭区布线应尽量少设或不设回头弯道。在垭口拉沟处不宜敷设曲线,应以道线通过形成风口,不让雪停集。

2.在半填半挖处的路基,在雪堆集后恢复了自然山坡的状态,大部或全部路基被埋没,使汽车难于通行。需要适当加宽路基,在较缓的山坡采用全填式,把取土坑布置在路线上侧,开挖整齐。在较陡的土质山坡,可以放缓边坡,利用多挖的土方来加宽路基。在挖方处应作成敞开式断面,采用小于1:10的平缓边坡(根据观察查料雪堆体的横坡变化在1:6-1:12之间),在边坡与山坡交界处采用弧线连接,以利雪的吹散。

在劈坡处要妥善处理废方,就地摊平,必要时需远运,否则造成人工浅路堑,为积雪造了条件。同时道班房及其他建筑物也要远离公路,养路的砂砾料,在冬季不要堆放在路肩上,因为这些都会挡住风雪流,使雪大量在路上集中。

3.路拱不宜过大、用1-2%为佳,在山区急弯处可做成向内倾斜的单一横坡,否则路拱过陡,春融时期冰雪打滑影响行车安全,路面可用镰刀式,对路肩具有加固作用。

三、气候与积雪的关系。

1.降雪量。积雪地区的降雪量是控制路基填土高度的主要因素,应根据不同路段、部位,拮合地形特征加以划分,实地进行调查,作不同的对待。用一个厚度来代表全线降雪量而作为设计依据是不恰当的。

2.风向和风速。3级以上的风力能将雪粒吹走。使路线方向与风向平行,风顺着路将雪吹走,可减少雪害。但如路线与风向相垂直,只要填土超过吹雪厚度,也不致有埋没之虞。

四、其他条件与积雪的关系。

1.植被。森林、灌木能调节大自然的湿度与溉度,故在林区积雪是比较薄的,同时森林可以挡凤、阻雪,在利用恰当的情况下可以收到防雪之效。

2.交通量。积雪地段如交通量大,在路基降落的松散雪层,经车辆往复辗压,会形成表面粗糙而密实的雪层,其厚度仅为松厚的十分之一,故一般雪量均能使汽车通行。根据新疆新二台养路段的查料,每昼夜行车密度达到300辆(平均每五分钟一辆)时,如无暴风雪,不致因路上积雪而阻车。

3.路面颜色。颜色深吸热能量大,可以加速雪的溶解,北疆地区冬季沥青路面上就少雪,公路采用黑色路面对防雪是有好处的。

4.山体高度。高山不仅挡住风向的流通,同时也会阻止太阳的入射,在山麓部分常发现一条明显的雪线,这条线就是日光能否照射的分界线,路线布设在此界线以外,则受积雪的威胁可以大为减轻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