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视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我国钻井录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1 世纪中叶卓筒井顿钻就发明了“扇泥筒”录井,用“岩口薄”记录钻遇地层剖面的岩性。据清·李榕著《自流井记》记载:“凡井须审地中之岩”,其目的在于掌握凿井“建功”的层位和性岩,于是才有次黄姜岩,见油。次黄沙岩,见草皮火。次白沙岩,见黄水。次绿豆岩,见黑水。又记,“井及七八十丈而得碱者为‘草皮水’”;“井及百二三十丈而得碱者为黄水”;“井及二百六七十丈而得碱者为黑水”;“井至二百六七十丈而得碱极‘草皮火’”;“井至二百六七十丈而火旺,凡火见功时气隆隆……视之如釜蒸闻之如卤臭……”如此详实记载。

识别储集层充分反映了古人凿井“建功”已熟悉地掌握了油气水层的位置和深度。

四川盆地沉积压实和化学压实作用强,后期构造挤压褶皱,使地层中岩石原生孔隙度消失殆尽,尤以侏罗系以下地层如此。即便是储层也是低孔、低渗的,或致密岩中的裂缝发育,形成孔隙型或裂缝型或裂缝—孔隙型为主的储层。钻遇这些储层首先表现在钻时加快,钻具蹩跳或放空、或伴有井漏或井喷,引起泵压、液量降落或泵压、液量升高;相随而来的被钻头切削的储层中孔、洞、缝空间释放出来的流体,随着循环至井口,引起气测值增加或氯离子升高,以及钻井液密度降低粘度升高(或降低);然后岩屑中出现特殊岩性、次生矿物,如灰岩地层出现白云岩、粒屑、鲕粒、生屑结构、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等矿物;砂岩中颗粒变粗、长石含量增加、胶结变疏松等,有时见次生矿物。使用PDC 钻头,岩屑破碎,会给岩性鉴别带来困难。除常规的鉴别手段外,建议采用:

1)湿色观察岩石深、浅色;发现白色者一般为方解石或白云岩次生矿物;

2)移动定向光照(阴天灯光,睛天自然光),在放大镜下观察:结晶粗者,反射光强,颗粒表面似有晶莹的镜面反射;如发现单个似玻璃反射者,一般为石英次生矿物;

3)上述辅助方法必须在玻板上,采用长井段的多岩样连续观察,并保留样品,以备次日新岩样对比;逐步积累经验,熟能生巧;

4)将老井的牙轮钻的不同地层、岩性的岩样击细,与新井的对应地层PDC 岩屑对比观察,鉴定;

5)配合简易岩样化学分析(同前述),有利于确定岩成分。

6)必须发展显微岩屑录井技术

①显微岩屑录井技术,主要由显微镜、摄像机和计算机组成。

②工作原理:显微镜放大实物后,通过连接显微镜上的摄像机摄像、转换成数码,再由数据接口传输到计算机成像并存储。

③操作:接通仪器电源,运行正常后,将被鉴别的岩样放在白纸上,再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放大旋扭,使细小岩样清晰可辨时,从计算机显示屏上观察岩样的颜色、成分、粒度、分选度、磨圆度、孔隙、裂缝和含油性。

该技术不仅具有高分辨率的观测仪,清晰地辨识被鉴定的细小岩屑,而且可用图像存储代替实物存储,并使远程岩样图像传输。因此,发展显微岩屑录井技术,是最终解决细小岩屑鉴定的方向。总之,PDC 钻头使岩屑破碎,已成为现场岩屑鉴定的一个带普遍性问题,有待录井工作者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提高录井水平。

2.以岩性为主,综合录井资料,判识储集岩发育层段与厚度

储集岩层段、厚度确定准确与否,是衡量录井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岩性是地层剖面的集中反映,一般除了迟到时间、取样方法影响外,通常受钻井因素相对较小,而且是决定储集岩性质的关键,也是后来测井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提出以岩性为主的储集岩划分。如众所知,四川盆地的储集岩,多属薄层,与致密层相间呈薄互层,即使孔隙较发育的滩、礁相储层,也有致密层相隔。在这种情况下(且无岩心时),要确定储集岩层段,起、止井深、间隔层的分布是有一定难度的。一个有经验的地质人员,必须精心对综合录井进行对比分析,再将该结果与岩屑鉴定作反复的对比,确定储集岩发育的层段、深度和单层厚度。在这一过程中,使用0.25m 或0.5m 的钻时录井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合测井1.发现有利储集岩,应执行机动取心

录井中,国际上一种流行的作法是,连续发现2m 钻时加快,地质总监下达指令:立即停钻循环、观察,发现有利储集岩,执行机动取心。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四川曾针对生物礁兼探,对地质录井明文规定:凡连续发现3m 钻时加快且见白云岩,必须立即停钻循环、取心、测井、中途测试……。之所以如此规定,是从大量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基于勘探诸多不确定因素构成的风险,迫使人们面对现实的发现,采取主动措施,去寻求成功的可能。

2.根据取心证实的储层发育,进行综合测井

通过取心,一旦发现储层发育,就必须进行综合测井,以利于发现由气藏后进行储层评价,实施“立体勘探”。川东铁山构造的铁山4 井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对嘉二段、长兴组生物礁、石炭系3 个层取心,2 个层测试,在长兴组和石炭系获气。铁山构造共钻探井9 口,它成了嘉二段、飞仙关组鲕滩、长兴组生物礁和石炭系4 层的预探和评价勘探,通过机动取心、综合测井和中测测试,进行储层评价,高效、快速的探明了4 层的储量。

中途测试中途测试亦称钻杆地层测试(DST)。中途测试是对钻探中发现的油气层或在完钻目的层,为确定完井方法而采用的。它是通过钻杆将测试工具送入预定的井深位置,通过操作测试开关,在地面进行流动测试,获得地层流体性质、产量、压力、温度、时间~压力曲线等资料,从而确定是否油气层,并对储集层动态(主要参数有地层流动系数Kh、渗透率K、流动边界r,ri,窜流系数入等)和储集层损害(含表皮系数S、堵塞比D 等)进行评价。中途测试视井眼条件,分裸眼地层测试(HST)和套管地层测试(MFE)两种。

1.认真分析井眼质量满足中途测试

由于钻井过程中进行测试,一般井身结构、质量不甚完备,特别是裸眼测试,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测试井段不宜过长,一般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