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地区路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盐渍土地区路线(salty soil region route)是指在地表土层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5%的盐渍土地区布设的道路路线。由于盐渍土的密度和强度随含盐量而降低,水分和温度变化使土体时胀时缩而破坏土的稳定性。含盐量较大时对沥青、石灰和水泥加固土有很强的侵蚀性。路线布设除在低洼闭塞排水不良地区外,一般不必绕避;在内陆盐渍土地区宜选在砾石带、砂土灌木丛带通过;冲积平原地带宜在地下水位较深处通过;对干旱地区,利用其吸湿保湿性能,可用盐渍土和岩盐修筑路基和中低级路面。

简介盐渍土地区路线(salty soil region route)是指在地表土层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5%的盐渍土地区布设的道路路线。由于盐渍土的密度和强度随含盐量而降低,水分和温度变化使土体时胀时缩而破坏土的稳定性。含盐量较大时对沥青、石灰和水泥加固土有很强的侵蚀性。路线布设除在低洼闭塞排水不良地区外,一般不必绕避;在内陆盐渍土地区宜选在砾石带、砂土灌木丛带通过;冲积平原地带宜在地下水位较深处通过;对干旱地区,利用其吸湿保湿性能,可用盐渍土和岩盐修筑路基和中低级路面1。

盐渍土的定义、特点及工程性质当地表土层1m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5%时称为盐渍土。盐渍土按含盐的性质可划分为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硫酸盐渍土、碱性盐渍土五类。盐渍土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1.盐渍土的三相组成与一般土不同,液相中含有盐溶液,固相中含有结晶盐,尤其是易溶的结晶盐。它们的相转变对土的大部分物理指标均有影响,因而,测定非盐渍土物理性质指标的常规土工试验方法对盐渍土完全不适用,对土的颗粒分析、塑限和液限试验结果以及重度、含水量等给出的不正确的评价,会导致对土的名称和状态等的错误判断。

2.盐渍土中的盐遇水溶解后,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指标均会发生变化,其强度指标明显降低,所以盐渍土地基不能同一般的地基一样只考虑天然条件下的原始物理和力学性质指标。

3.盐渍土地基浸水后,因盐溶解而产生地基溶陷。地基溶陷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易溶盐的性质、含量及分步形态; 盐渍土的类别、原始结构状态和土层厚度; 浸水量、浸水时间和方式以及渗透方式和土的渗透性等。

4.某些盐渍土( 如含硫酸钠的土) 地基,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会产生体积膨胀,对建筑和地面设施造成危害。这种由于盐胀引起的地基变形的大小,取决于土中硫酸钠含量的多少以及土中温度的湿度的大小。

5.盐渍土中的盐溶液会导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材料腐蚀。腐蚀程度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状态以及盐溶液的浓度等。

各类盐渍土的主要工程性质如下:

(1)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 的工程性质:a.氯盐渍土中硫酸盐含量至2%时,便会产生对路基土体稳定性有影响的膨胀作用,故应对其中的硫酸盐含量进行计算确定,以分析其危害程度。b.氯盐渍土中含盐量超过5~8%时,需加大夯实功能,以确保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密度。c.氯盐的溶解度大,当氯盐渍土中含盐量超过8%时,盐的溶解便影响路基的密度。

(2)硫酸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 的工程性质:a.硫酸盐渍土主要成份为硫酸钠,它会引起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现象,对土体稳定性影响大。盐胀量与含盐量、含水量、温度和土体密度等有关。b.硫酸盐渍土需在较大的含水量下才能达到最佳密度。c.硫酸盐渍土对混凝土影响很大。

(3)碱性盐渍土的工程性质:a.碱性盐渍土中碳酸盐含量较多时,会引起土体膨胀,尤其是碳酸纳含量超过5%,其膨胀量显著增大,影响土体的密度和稳定性。b.碱性盐渍土中碳酸纳、碳酸氢纳会造成沥青材料乳化,对水泥、砖、钢铁和橡胶等材料具有不同的腐蚀性1。

盐渍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针对盐渍土的特点和工程性质,在线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当路线通过盐渍土地区时,应查明沿线不同类型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含盐特征及地面水、地下水等情况。在盐渍土地区修筑线路宜以路堤通过,当受条件限制采用路堑时,应进行超挖并回填渗透性土。对填方路基,应控制填料的含盐量和压实密度,盐渍土路基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应根据盐渍土的类型,线路等级,结合毛细水上升高度、冻胀深度及安全高度三个因素确定。盐渍土地区路基应进行合理的排水组织设计,保证排水畅通,防止因积水使土中盐渍发生不利的变化。盐渍土路基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和排水,提高路基,换填渗水性土,铲除地表盐渍土、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等防治措施。在降雨较多地区,可在路基表层设封闭层,以防雨水下渗至路基体内,产生溶蚀。修筑线路的路肩及边坡均应采取加固措施,或加宽路基以保证路基的有效宽度2。

盐渍土地区路基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对已建成的线路受盐渍土病害影响,可针对具体病害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盐渍土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特定的地形与环境条件有关,当线路通盐渍土地带,路基不可避免的会受影响,尤其当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促使了盐分富集,进而影响到路基盐渍化程度加重。

盐渍土病害治理原则:针对盐渍土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地形地质条件,采取综合治理,力争一次根治。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以疏导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路基坡面蒸发量为主,换填改良土改变路基土性质,注浆加固路基有效解决路基病害,保证行车安全1。

盐渍土路段的路基病害类型一为松胀,主要表现形式为表面泛盐,部分路基板结,表面形成硬壳,壳下土体松散,脚踩下陷;二为基具下沉,轨道几何尺寸变形较大等。这些路基病害不仅加大了养护部门的现场工作量,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路基盐渍土类别可根据易溶盐检验报告、盐渍土分类表及盐渍土含盐量分析表,将盐渍土进行类别划分,不同类别的盐渍土可能造成路基病害不同,采用的整治方法也不同。盐渍土路基病害严重路段,可出现路基表层泛盐严重,松胀和松软情况较明显,足踩下陷,也可见到路肩变窄,路基边坡塌垮、溶蚀等现象。以下分析两种类型病害表现特征、性质和处理方法。

1.路基溶蚀病害:其病害表现形式主要为路基表层泛盐现象较严重,路肩土层表面松软,路肩溶蚀微细冲沟发育,可见到边坡塌垮情况较严重。

2.路基下沉病害:此类病害主要反映在路基边坡具有溜坍、路肩塌陷等变形情况,路基填土结构疏松,线路有下沉情况1。

盐渍土病害处理主要工程措施1.灰土砖包坡:针对线路表层泛盐现象较严重,路肩土层表面松软,路肩溶蚀微细冲沟发育,可见到边坡塌垮情况较严重。为阻止坡面水分蒸发及大气降水的溶蚀作用同时保持路基形状,铲除路基两侧坡面表层松软土层,并夯实坡面,后用灰土砖铺砌包坡:当路基高度小于1.0m 时采用Ⅲ型即满铺铺砌、当路基高度1.0m~2.5m时采用菱形铺砌、当路基高度大于2.5m 时采用拱形铺砌,灰土砖结构尺寸大小为30cm×30cm×15cm; 其中路肩部分为满足行人行走采用尺寸大小为30cm×30cm×20cm 的灰土砖满铺,在坡脚处为防止边坡溜塌也满铺两块砖,尺寸大小为30cm×30cm×20cm。

2.涵背压浆加固:针对线路路基边坡具有溜坍、路肩塌陷等变形情况,路基填土结构疏松,线路有下沉情况,可采用在涵背部位做注浆加固处理,注浆孔设置在路基两侧坡面上,共设两排,上下排孔垂直间距1.0m,上排孔间距0.5m,深6.0m; 下排孔间距0.75m,深7.5m。注浆孔孔径65mm,浆材采用水泥、砂子、粘土、水按345:1620:118:255 ( 每立方重量比,体积比为1: 3.5: 0.2: 0.255) 的配比制成,注浆压力为0.2~0.5Mpa。

3.灰土挤密桩:线路路基下沉情况严重,主要因路基压实度及路基填料承载力不足引起。可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处理,挤密桩设置在路肩上,为使加固范围尽量达到轨道以下,灰土桩轴线和垂直方向夹角为30°。

4.路基两侧积水处理:线路两侧取土坑内常年积水,局部地段积水较多,对路基稳定极为不利,因此应疏通线路两侧地表水径流通道,在线路两侧挖、填土方,使线路两侧的地表水能顺利地排入附近的排水沟,在地形条件不允许时,可增设土工布挡水埝并将水引至距路基坡脚10m 以外的增设蒸发池3。

盐渍土地区路基在盐渍土地区修筑的路基。盐渍土是深1m的地表土层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3%的土地。有滨海盐渍土与内陆盐渍土之分。中国以内陆盐渍土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盐渍土因含盐性质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对路基的危害性也不尽相同。如氯盐渍土易遭溶蚀而产生湿陷、坍塌等病害,但在干燥条件下,氯盐却可起黏固作用;硫酸盐渍土在气温下降时,因硫酸盐结晶结合,一定数量的水分子而膨胀,产生盐胀现象;碳酸盐渍上遇水膨胀,且泥泞不堪。用盐渍土做路基填料,其含盐量应在容许范围之内。路基排水系统应畅通,以避免路基附近积水。盐渍土路基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应满足规定要求,以避免冻胀、翻浆和再盐渍化。为保证路基稳定,还可根据盐渍土的土类及含盐量的多寡以放缓边坡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