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安那纤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一种新型聚酰胺纤维。系双 (对氨基环己 基) 甲烷和二羧酸的共聚物。成品纤 维的密度1.03,强力0.33牛/特, 伸长率30%,吸水率2.5%。与尼龙 -6或尼龙-66相比,强力、伸长及 吸水率稍低。但杨氏模量较高(3牛/ 特),耐光性较好,光泽良好有丝绸 感,织成织物后具有 “洗可穿” 特 点。但易玷污。高强力长丝可作帘子 线等工业材料。1

性质密度:1.03;强力0.33牛/特,伸长率30%,杨氏模量3牛/特,吸水率2.5%。与尼龙-6和尼龙66比较,强力、伸长率及吸水率稍低,但模氏模量较高,耐光性比尼龙好,光泽良好有丝绸感。

化学式

生产方法除个别品种外,多数聚酰胺纤维品种采用熔体纺丝生产。所用聚酰胺的相对粘度为 2.25~3.3。(数均分子量约为14 000~22 000),聚酰胺6的热分解温度为300~500℃,聚酰胺66更高一些。聚酰胺纤维有聚合-纺丝连续法和聚合-纺丝间断法两种工艺。连续法是将聚合所得的聚合物熔体直接送到纺丝机上进行纺丝,以避免熔体与空气接触及切片再熔时的氧化降解,有利于节省能源耗用量。间断法是将聚合物熔体经铸带、切粒、萃取(聚酰胺66无此工序)、烘干后制成切片,再送去纺丝。此法适用于需更换品种、添加助剂或用于特殊产品的生产。

聚酰胺纤维发展历史聚酰胺纤维是最早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品种。1937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聚酰胺66纤维,并于1939年在特拉华州的锡福德建成工业装置。1941年,德国法本公司在兰茨贝格开始生产聚酰胺 6纤维。40年代后期,生产聚酰胺纤维的国家迅速增加,品种也有发展,其中包括有聚酰胺610纤维。50年代,苏联开发的聚酰胺7纤维,法国开发的聚酰胺11纤维先后投产,中国则生产了聚酰胺1010纤维,但这些品种产量甚少。70年代,杜邦公司生产了含脂肪环的聚酰胺纤维奎阿娜,美国通用苯胺和胶片公司开发的聚酰胺 4纤维也有少量生产。在此期间,还开发了含芳香族聚酰胺纤维。80年代,荷兰国家矿业公司开发了由1,4-丁二胺和己二酸为起始原料制得的聚酰胺46纤维。此外,还出现了各种改性型产品,如假捻纱、抗污性、抗静电性、多染色性纤维等。1984年,世界聚酰胺纤维产量为3.3Mt。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红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