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楸帆:翻译队伍、出版机制对接、国际化交流的能力对于中外科幻交流非常重要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8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作为2020中国科幻大会的重要分论坛,2020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暨学术论坛于10月31日下午在北京首钢园召开。科幻作家陈楸帆致辞。





吴岩教授曾说,对于中国科幻创作,包括理念、意义、内涵,可能我们了解的程度有的还不如海外的研究者。今天,我在中外的科幻、文学、文化的交流方面谈几点心得。


第一个层面我要强调的是中国作品在海外译界出版的基础。我有幸在2008年认识了刘宇昆先生,他是美籍华裔作家,他的作品里有非常多的东方元素,可以帮助我们把中国的中文科幻作品译到海外,这是双方交流对话的一个开端。到后来有了包括《三体》在内的一系列的优秀作品陆续被译到海外,才有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迎来国界之内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在这个环节里有几点,一个是翻译队伍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刘宇昆,我相信《三体》不会有这么大的国际影响力。它和文学翻译还不太一样,需要把中文语境里的复杂概念,历史的典故,创造性地去用西方世界能够接受的一种语言去转化。所以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有目的性、有方法地去培养这样的翻译群体。这样的事情我们一直在做,包括用传帮带的方式,因为这样的翻译首先得是科幻谜,对科幻语言首先得了解。我们说英语还是主流的,走进了英语世界,其他的语种都会跟进。在走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我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如果没有英文的第一部,其他国家都不会看你的东西,因为看不懂。


出版平台或者说双方的出版市场机制的对接很重要。我了解到《三体》出版后,国内的机构非常积极地签下了一批科幻长篇作品,非常积极地翻译成英文带到国外,但没有顺利地走出去,因为它们没有遵循西方对作品的判断逻辑,包括需要有一个经纪公司的对接。西方其实不接受作者的直接投稿。


所以很多个人作家也好,组织也好,不理解这一点,翻译了一整本书,递过去,人家说这个不是我想要的,中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我们需要去更有效地对接,掌握对方对于中国科幻的理解是什么、对中国科幻的期待是什么。当然我不是说要迎合它的需求,但首先我们得理解对方,才有对话的基础。


第二个层面,我2012年开始参加出版大会,在芝加哥举办,近十年每年都会参加不下十场的国际交流活动,当然今年更多的是线上的交流活动,这里有跟读者、作者,包括更广阔的不一样的群体,比如说科技企业、文化媒体范围的更大活动。他们非常渴望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非常希望看到来自中国的面孔,而不是西方面孔再去转译阐释过的东西,所以这种对话、发声的能力,是我们非常急需和欠缺的。包括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其实你有非常多的技巧,你要去说什么、怎么说,其实都是一个很有技巧性的问题。这块其实我们作为各个机构也好、作协也好,都需要这样的专家顾问来帮助我们做这样的一些事情。包括我跟孔子学院做了非常多的活动,与那些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留学生交流,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科幻其实是代表着我们对当下中国以及未来中国的一个更新的理解,那么他会从这个维度来认识一个更丰富的、更真实的当下的中国。


这个我认为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迎进来,让海外的组织者也好、活动者也好,到我们中国来。


第三个层次,其实是学界的交流。我们有一个小群,是国内外对中国科幻进行研究的学者、专家,原来我们只有几十个人,通过这几年努力达到两百多人了,也不乏在各自领域非常有成就的大学者。所以你会看到他们对于中国科幻的研究跟理解已经远远超过出了文学文本本身的范畴,可能还从生态主义、性别主义,包括科技政策,包括从历史语境、中西方的交流背景去展开研究。我们需要更深入展开对话,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这样的一些研究者。他们像一颗颗种子一样,都是领域里的精英,极具影响力,通过这些节点去辐射更广阔的受众,我们说才掌握了中国科幻对于世界的真正影响力。这是第三个层面,对于学界我们需要去主动的施加影响,展开对话。


上面的三点,总结下来不管是意见、活动、研究都强调了一个对话的能力,对话的自信,对话的机制。所以我觉得在当今的世界,你可以看到割裂的趋势已经非常的明显,但在这样的一个大局势下,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去对话,更需要用不是那种硬碰硬的对话,而是更加有策略、更加有东方智慧的对话。那么科幻作为对话的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一个好的界面,可以展开更多可能性的一种想象的空间。



根据陈楸帆在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上的致辞整理而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  供稿)

来源:kpzj01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2MzA4Mw==&mid=2247494197&idx=1&sn=0232ce7b42b6b902df1c35c1cad469c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