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最高、运距最远!全国陆路电网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04

来源:北京科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4日宣布,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建设挑战性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随着全国陆路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正式接入国家大电网,全国统一电网版图就此拼装完成。



平均海拔4026米的日喀则拉孜县,崇山背景下的阿里联网工程线路。


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表示,这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对于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维护民族团结,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中央西藏办副主任斯塔、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刘晓山均评价该工程“是把党的温暖送到藏区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位于海拔4003米的拉孜县查务变电站。


据悉,阿里联网工程施工环境极其恶劣,道路交通极其艰险,后勤保障极其困难,环保要求极其严格。工程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最高海拔5357米,最长运距超过5400千米;工程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马攸木拉山,沿线气候恶劣、含氧量仅为内地50-60%,平均气温0-5℃、昼夜温差达25℃以上,年有效工期仅6个月,尤其是海拔4500米以上区域有效工期不足5个月;工程有120基铁塔位于沼泽地,为减少对当地环境破坏,只能在冬季冻土期间施工。



世界最高500千伏输电铁塔——海拔5357米的嘉措拉山上的4R053号塔。


针对此,在工程设计创新上:


在极高海拔地区应用“海拉瓦”技术开展全线航拍,为线路的选线和变电站的选址提供信息化支持;


设计岗巴羊头、日土白绒山羊头等铁塔塔型和具有浓郁藏式风格的变电站,将民风民俗、自然环境、当地文化等元素融入电网工程,最大限度确保电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全国运用景观塔最多的超高压工程;


顺应5G等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潮流,推行“共享铁塔”“共享光缆”建设理念,在沿线铁塔上预留通信装置和光缆芯资源等的安装接口,实现资源共享。



定日县门布乡境内的500千伏岗巴羊头塔。


在管理创新上:


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


采用了三维数字施工图设计,研发应用了现场安全生产管控、物资供应管控、医疗后勤保障3个APP和指挥中心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国网公司基建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工程之一;


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总部统筹,上下一盘棋,依托物资智慧供应链体系,提前2个月完成了全部的物资供应,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


穿越风雪的物资运输是常态,这是运输车队在翻越最高海拔5236米的孔塘拉姆山。


在技术创新上:


在国内首次开展基于运行经验的超高海拔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值研究;


首次系统性提出开展富氧综合环境设计研究,科学确定了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相应富氧系统的行业标准;


首次运用铅炭电化学储能系统作为变电站应急电源;


开展高原机械人工降效、高海拔机械化施工方案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小型化、模块化新型施工机具,并在全线55%范围内采用了机械化施工。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BAST-2018 北京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zcwOTY5NA==&mid=2247519910&idx=3&sn=768bacf4790669fe40b100edec517b3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