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08

来源:江苏智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提出的夺取新胜利的关键性、纲领性文献。《建议》着眼未来,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向社会传递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优先领域、重点任务,进而勾勒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引导全社会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指明了方向。

把握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正是对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谋划,而“十四五”则是这一阶段的开篇之作。这是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所作出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阶段谋划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基于这一重大论断,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深刻变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同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国的稳定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压舱石”。从国内来看,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将开启新的历史征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因此,“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将更加聚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着力于解决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就业创收、民生兜底等更高社会要求,着力于解决不利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运行的制度体系和行政限制,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并在理论上、制度上、实践上求得新的重要突破。通过全面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结构,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增强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推动力,“十四五”规划将在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战略和战术等关系的原则下,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将其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新发展理念在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全会提出的所有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都是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

《建议》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是高质量发展,而真正落实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只有进一步重申新发展理念,凝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当代中国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书写发展美好蓝图。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息息相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指导解决发展动力、内外联动、可持续、互利共赢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新发展,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我们站在新发展起点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制胜之策。而把握发展主动权,尤其需要强调新发展理念的创新思想。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创新一词15次被提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考量和要求,也充分表明创新在顶层设计中的牢固位置。创新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快速上升至去年的59.5%。《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中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创新不止于科技领域,创新涵盖制度设计、专业技术和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各层面,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对创新的多维度论述和理论指导有机统一,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定力和实践伟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党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上的核心指导地位,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用中长期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方面。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连续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可以说,党领导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路径,体现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价值追求,体现着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这一运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也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把稳发展之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建议》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其中每一个思考、每一个步骤都充分体现了按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政党,在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担负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牢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牢牢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按客观规律办事、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精神禀赋。今天我们党引领“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本身就是这一内在精神禀赋的杰出表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规划目标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能够引导不同社会成员在共同的发展框架内,共同实现规划设定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当我们在概括《建议》出色的整体性、全面性、穿透性、预见性、深刻性、彻底性、辩证性等等之时,一定不要忘记作出方向性、战略性决策的战略思维的艰巨性和关键性。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十四五”新篇开启之时谋划好发展,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凝聚起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作者为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江苏智库

原文链接:http://www.jsthinktank.com/zhikuyanjiu/202012/t20201208_6904004.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发展 理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