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黑龙江丨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15

来源:鹤岗科普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4日 第05版)


  冬季的黑龙江,农户们完成粮食收获入仓,带着丰收的喜悦整理土地,憧憬来年农耕。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高效率秋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三次台风影响,黑龙江今年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实现“十七连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今年以来,从疫情期间备春耕,到台风汛期战秋收,黑龙江的农业生产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台风天气土壤湿度大,大型机械难进地;农作物倒伏,收获速度慢,机械改装任务重;粮食收获后烘干时间变长,收储保管难度加大等等。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安全。面对秋收这场“硬仗”,黑龙江目标明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既要丰产也要丰收。为此,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为应对今年的秋收形势做了充足准备,收获良好成效。


  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科技是关键支撑。今年台风汛期过后,黑龙江省各级农业部门成立1000多个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在秋收生产中遇到的农机调配、晾晒场地不足等困难。丰收胜利离不开机械。在2.39亿亩黑土耕地上,黑龙江坚持人机齐上、以机为主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机调度,优化作业流程,合理配置机具,实现边收获、边倒地、边整地,歇人不歇机,充分发挥了农业大省机械力量强的优势。特别是针对那些遭受了自然灾害的农田,通过进行专业农机具改装,提高倒伏地块机收捡拾率,确保了粮食及时归仓。


  涉农资金在推进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好用活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保障。今年,黑龙江把履带式收获机全部纳入农机购机补贴范围,省政府拿出1.7亿元资金,对专用收获倒伏机具改装给予全额补助。哈尔滨市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进行机具改装,对加装相关装置的玉米收获机,给予每台3000元的补贴。不久前,黑龙江又印发《黑龙江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引导资金向保障粮食安全和强化耕地保护等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方向使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就黑龙江而言,必须坚持走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之路,聚焦粮食安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一定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

鹤岗市科协官方微信科普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源:gh_c593f21141e2 鹤岗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DUzOTk5Mw==&mid=2247501430&idx=3&sn=086cfb4e9ebd3e3a94f72eee8743876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黑龙江省 黑龙江鹤岗市科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