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传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有待加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17

来源:广西科协

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是集中展示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表现地方高校的教师、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它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发展的职责,也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以本站点为例,我校在校地、校企合作方面,与地方政府、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分别与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爱汇百变教育集团等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3个;与广西南丹县丹泉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个;与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然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开展桑蚕、构树等项目合作,并成立农业技术中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创新平台发展仍然滞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作用和效果仍然不够凸显。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滞后

原因分析


第一,地方高校创新平台起步晚、发展慢。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存在差距,呈现出“小、散、少”的特征。在资源分配上,比较国内的重点高校,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资源较为匮乏,创新活动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创新资源利用率低,导致了科技创新活动规模小、分散,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少。


第二,人才培养体系、管理机制不完善。地方高校所培养的各类人才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传统型教学方式既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创新研究的开展。地方高校大部分是以教学型或是教学研究型高校居多,人才培养是其主要职能。此外,科研管理体制大都是在原有教学体制的基础上改制形成,比较注重程序化管理,以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为主,缺乏科研创新思路与服务机制,已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


第三,科研团队协同创新不够。地方高校自身科技创新资源十分分散,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其中还包括科研团队学科交叉性不够,不同院系之间、相同或不同学科之间很难形成一个研究团队,各自为政,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四,科技创新发展缺乏“市场”。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没有将自身科研定位与自身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也没有将创造的科研成果与市场相结合起来,缺乏市场分析和战略规划,难以形成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也无法快速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促进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健全完善科研创新平台的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现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与地方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学、科研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第二,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形成学科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科技创新平台。地方高校要牢牢抓住自身的学科特色,立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创建特色平台和特色团队。在此过程中,要寻找到一条创新平台建设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建设的双赢和发展。


第三,加强区域战略需求相衔接。地方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应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系统性地整合现有学科资源,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多学科融合、高层次人才汇集的科技创新平台。


第四,构建服务地方的长效机制。地方高校的事业规划,应充分融入到地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去,实现政府的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界的经济发展战略与高校的学科发展战略的高度融合。将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手段,渗入到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制度中去,形成全方位科技服务地方的良好局面。


来源: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原载《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摘报》第0377期)

编辑:潘凌 郑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来源:gh_8e27a64ecae7 广西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kxMjk5NA==&mid=2247495698&idx=4&sn=10a6f8cbd7491bb9d57aff10c03e3acc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