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斗士何祚庥:年轻时参与氢弹研究,年老时关心社会问题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20

来源:中国科学家

2005年6月29日,何祚庥在办公室翻看北京三十一中校庆纪念册


结缘物理


何祚庥的祖上是有名的大户人家。扬州第一名园的何园,就是何祚庥的祖籍故居。

何祚庥的曾祖父何芷舠与晚清名臣李鸿章、孙家鼐、张之洞是共进退的姻亲和同乡。何祚庥的六伯父何世桢、八伯父何世枚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于1924年创办了上海持志大学,正是今日举世闻名的复旦大学一部分。

何祚庥的表姐王承书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是铀同位素分离专家,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在何祚庥的“一信之劝”后,下定回国决心,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7年8月24日,何祚庥在上海出生。1942年9月,他考入了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中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创办于1901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新式学堂之一,师资力量极强。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爆炸波及之处瞬间被夷为平地,随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威力让每个国家都为之恐惧,也让何祚庥开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他说:“物理太重要了!我一定要干这个!”

1945年9月,何祚庥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由于国内时局动荡,经过两年混乱的大学生涯,何祚庥决定北上求学,并于1947年夏季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转学考试,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我愿意做科学研究”


1953年2月底,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以钱三强为团长的访问团,何祚庥作为筹备委员之一一同前往苏联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了解和学习苏联如何组织科学研究工作。其中,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学习苏联的原子弹研究技术。

考察过程中,苏联不准他们参观任何跟原子能有关的东西。这种做法更加坚定了党中央要抓紧自主开发,研究尖端科技的决心,并开始筹备开展工作。

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执行“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沿着规划的方向,我国开始了大踏步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历程。

在中宣部宣传处工作的何祚庥激动不已,他说:“我愿意做科学研究。”

后来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到了原子能研究所,在彭恒武、朱洪远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有关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后来又前往苏联的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学习。

1960年底中苏两国关系交恶,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建设的所有专家,并且销毁了很多技术图纸,在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们立刻向组织打报告,请求回国参加原子弹研究工作,当时的报告正是何祚庥起草的。


知人善用


回国后,何祚庥被安排在物理学家何泽慧负责的“乙项任务”——“氢弹的预先研究”项目下,开始氢弹理论研究。

当时,“乙项任务”共分为两组,一组是氢弹的理论组,一组是轻核反应实验组。由于何祚庥善于组织,被任命为两个组的秘书。

当时的氢弹研究几乎是从空白开始,科研人员和可参考的资料都极其匮乏。寻人才、找资料是何祚庥最为迫切的两件事情。他向钱三强极力推荐了当时正被各种批判的于敏先生,将他调到更高级别的氢弹预先理论研究项目组。

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过程中,有好几位关键人物都是何祚庥推荐的,周光召加入原子弹工作也与他直接相关。

当时周光召的社会关系被认为“极其复杂”,对于是否能把他调来研究原子弹,核工业部一直没有做决定。何祚庥极力担保周光召政治表现极好,业务能力极强。终于让核工业部部长表态,我们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


心系民众


何祚庥曾说:“我不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书斋之外,他是一位十分关心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学者,始终心系民众,对科学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伪科学”之风四起,有一名为张宝胜的人对外宣称自己能意念致动,隔空取物、透视等各种超现实的能力,很快火遍全国受到众多人的追捧。

1988年5月,何祚庥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庆承瑞、《科技日报》前社长兼总编辑林自新在航天物理研究所的主持下用科学事实一一揭穿了他的骗局。后来他们合著的《张宝胜败走麦城记》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从此让张宝胜逐渐销声匿迹。

1992年3月 何祚庥在德布罗意百年诞辰学术讨论会现场

2011年,日本福岛的核辐射泄露让何祚庥忧心忡忡,他对核安全提出质疑,建议中国核电站不能建在内陆地区,核废料有朝一日可以送上太空,避免人类受到核辐射的危害。

科学的发展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不一样的声音就忽视他的功劳。借用何祚庥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书中所言:“怎样做人,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认清时代,认清社会发展的动向,做时代的积极推进者。”

何祚庥

(1927.8-)

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马列理论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书斋内外尽穷理——何祚庥口述自传》,何祚庥口述,贾珍珍访问,刘戟锋整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何祚庥对氢弹理论和层子模型研究的贡献》,刘磊、刘立、任安波,《中国科学报》,20167月18

3.《争议何祚庥》,刘丹,中国科学报,2013-01-04 第5版

4.《何祚庥:我不是一个纯粹念书的人》,新民周刊,2009年8月17日

5.《对话何祚庥院士:我为什么要做个狭隘的物理学家》,刘丹,中国科学报,2013-01-04 第5版

6.《“超人”张宝胜败走麦城》,何祚麻、林自新、庆承瑞,1995年发表于中国青年第6期

7.《“思路理清业自精” 记科学精神的捍卫者何祚庥院士》,黄健,《出版广角》,2000年第8期

8.《揭秘:美国对日本用原子弹内幕》,张骄瀛,环球网,2016年2月18日

9.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来源:Chinese_Scientists 中国科学家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MzQzMzU3OQ==&mid=2247496174&idx=1&sn=8d038e9c2f604176ea8823c912750e0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