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经开区:倾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赵文象 2020-12-21

  近年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宁夏气候、电力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以光伏材料、蓝宝石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电池材料等领域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积极引进新材料龙头企业,多措并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在培育行业内“单打冠军”的同时,加快扩大规模形成聚集效应,以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银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特色优势新材料企业群,实现了从单晶硅到光伏产品、从蓝宝石到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布局,不断推动我区新材料产业拔节孕穗、提档升级。

  建链补链  带动效益之变

  在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有一颗400公斤级的蓝宝石晶体,它通身晶莹剔透,彷佛一件工艺品,30天,是它在坩锅中“长晶”的周期。6年,是它从30公斤级“长”到400公斤级,实现大尺寸蓝宝石晶体规模化量产的“跨越”周期。目前,该公司40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量产规模为全国第一。    

WechatIMG5281.jpeg

  “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完善蓝宝石产业链的过程,2014年成立起,公司陆续投资建设了蓝宝石长晶一期和二期项目,主要采用改良泡生法生长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先后生产出30KG、80KG、110kg、130KG、160KG和400KG级蓝宝石晶体。”12月16日,该公司科技管理课经理常慧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年产能可达到1500吨,近3年年均产值约2.2亿元,2020年产值同比增加12%。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主营产品将增加蓝宝石晶棒和蓝宝石衬底片,彻底打通从前端制造到后端加工的全产业链。常慧说,生产出的蓝宝石衬底片又将是另一个产业链的开端,可以广泛用于LED照明器件,适用范围较广、效益可观。“生产出的蓝宝石晶体越大,其成本越低,晶体的利用率越高。”从160公斤级到400公斤级,利用率可提高5%-10%。目前,公司正挖掘目标客户,实现大尺寸晶体生产的定制化、规模化。同时,公司还建议经开区积极招商引进产业链应用端企业,为蓝宝石生产企业建链补链、提质增效。今年11月7日,由蓝思科技和晶盛机电投资的宁夏鑫晶盛工业蓝宝石项目在经开区顺利开工建设,为银川经开区打造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链延链  撬动行业之变

  “眼下,15GW单晶硅片硅棒的厂房进入了收尾阶段,单晶炉已安装完成,年底陆续进入达产阶段。”12月16日,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强飞告诉记者,15GW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RCZ多次拉晶、N型单晶硅产品制备及金刚细线切片等技术工艺,将通过基础生产加工单元自动化建设,最终建成高性能光伏发电硅棒及硅片全流程智能工厂。

WechatIMG10.jpeg

  从生产单晶硅棒,到推动单晶硅产品的薄片化,产业链的延长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单位产出,而且大幅降低了行业平均成本。采用金刚线切割工艺,单晶硅片非硅成本较砂浆切割大幅度下降60%以上。这些年,隆基也向全行业推广金刚线切割技术,每年为行业节约成本约300亿元。

  作为太阳能光伏硅片占全球45%市场份额的隆基股份,从2014年起就开始全面布局下游产业链。“太阳能光伏产业要发展,就要降低上网电价,以‘一毛钱一度电’的发电成本优势,加速应用端迅速扩张。”强飞说,规模发展硅棒硅片生产、电池组件、地面电站、分布式终端四大业务板块成为企业强链、延链的具体举措。

WechatIMG5276.jpeg

  拉长产业链带来了企业产值的增加,也撬动了整个行业的价格变革。一块硅片从10年前的售价90多元,到现在的2块多,成本下降了90%以上。在宁夏,每消耗1度电制造的光伏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可产生清洁的光伏电超50度。强飞说,今年建成的年产15GW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年上缴税金超过4亿元,解决劳动就业4500余人,将助力我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全产业链基地。

  栽梧引凤  聚合产业之变

  企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厚植的发展活力。银川经开区通过模式创新建设了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中轴智造小镇、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形成“园中园”,为招商项目提供标准租赁厂房,实现了招商项目“拎包入住”,既解决了部分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困难,基本建设周期过长的问题,也提高了项目及时投产达能的实效。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落户经开区,园区代建厂房,2020年5月部分投产,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WechatIMG5279.jpeg

  经开区还通过争取置换债券、搭建投融资平台、健全投资引导基金、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措施,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为企业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不出园区,企业可以一揽子办成工商登记注销、档案查询、劳动人事备案、税务办理和项目审批等事项,商事登记实现了“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即来即办”和全程电子化,建设类项目实现了“容缺审批”和“承诺制”。

  园区派出首席服务员在定点企业坐班进行服务,指导企业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员工居住、通勤交通、物流、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当好“店小二”,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一对一”“点对点”的包抓服务机制,挂图作战,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报批和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快速、有效推进,园区全面推行项目“一线工作法”,坚持“一企一策”,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保姆式服务。

  预计2020年底,经开区工业企业超过300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60亿元,其中新材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75亿元。力争到2023年,经开区新增新材料产值3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500亿。

科创中国 银川 新材料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