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清雄:应促进科技工作者区域和组织间合理流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6-12-05

 

        翁清雄,管理学博士,曾在西安交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安徽省创新创业管理促进会副会长,多个国际管理学重要期刊编委,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副主编。曾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安徽省政府重大项目、中国科协调研课题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管理学期刊等发表论文60余篇。2014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适当频率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和人才结构布局合理调整。以往研究发现,人才流动的成长效应存在着拐点,科技工作者的流动次数以4-6次为宜。为了解掌握我国科技工作者流动的方向、渠道、动机和效果等,研究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科技工作者流动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包括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大中型企业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型卫生机构医生和技术服务人员等在内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调查,有以下几点发现:

  一是职业发展、薪酬水平、工作环境和子女教育等是科技工作者流动的主要动机。调查问卷通过对薪酬水平、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地理位置、企业规模、行业地位、子女教育和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等九个维度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总分5分),分析科技工作者流动的主要动机。调查显示,职业发展在科技工作者流动动机上得分最高,为4.02;薪酬水平仍是科技工作者进行流动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分为3.8;工作环境和子女教育也成为科技工作者进行流动的重要动机,得分分别为3.71和3.62。

  二是个人发展是科技工作者选择跨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在有跨区域流动经历的科技工作者中,选择因个人发展因素而进行跨区域流动的人占比50.32%,因家庭因素而进行跨区域流动的人占比35.82%,因其他因素而进行跨区域流动的人占比13.86%。可见,个人发展是影响科技工作者进行跨区域流动的主要因素。

  三是工作满意度是影响科技工作者跨组织流动意愿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影响科技工作者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工作满意度、职业成长和人与工作的匹配对科技工作者的跨组织流动意愿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其中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流动意愿的负向影响最为强烈,即工作满意度越低,跨组织流动意愿越强烈,相关性系数为-0.483;其次为职业成长,相关系数为-0.473;再次为人与工作匹配,相关系数为-0.342。

  四是科技工作者流动逐步以市场调控为主,国家行政干预的作用在进一步弱化。在过去,国家分配基本上是科技工作者进行流动的唯一渠道,很少有其他流动方式。本次调查显示,在科技工作者的流动方式和途径中,尽管通过跨单位或跨地区调动实现流动的科技工作者比例达到22.3%,但科技工作者通过招聘广告、服务中介和政府人才政策等方式实现流动的比例分别达到21.1%、2.7%和14.6%,市场调控的作用也较为明显。此外,社会资本的作用也得到了体现,13.4%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社交网络实现了流动。

  美国劳动经济学家C.A.摩尔根指出,一个社会要保持经济的高效率运行,达到人才的优化配置,人才流动率以10%-15%为佳。发达国家每年的人才流动率一般保持在10%以上,美国的人才流动率更是保持在20%以上。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科技人才平均每年的流动率仅为4.3%。因此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进和引导科技工作者合理流动。

  一是建立完善的科技工作者流动机制。坚持以市场竞争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完善科技工作者流动机制,促进个人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科技工作者流动设置的重重障碍,为人才自由、自愿流动提供政策保障。建立专业化的科技人才管理机构,全面掌握科技人才资源的分布状况,加强对各地区的科技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提高社会保障的便捷性、可转移性以及服务的协调性,使社会保障不再成为科技工作者流动的阻碍因素。

  二是通过培育区域性创新产业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为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引进领军科技人才团队,培育创新企业,带动城市区域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等创业创新资源密集区域,打造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支持中西部相对落后的省市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制定相关政策优先扶持领军创新人才团队到中西部地区发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具有创新潜力的特色龙头产业,通过区域创新发展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发展吸引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解决我国科技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三是鼓励体制内外科技人才和智力双向流动。推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双向交流制度,组织双向交流项目加快产业界优秀人才到高校从事教学兼职、高校教师到企业从事科研项目研发的双向流动。支持研发能力强、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的企业与高校联合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设立相关研发项目,由高校、企业和博士后三方主体共同参与申报。高校和院所应允许科技人员带项目、成果离岗创业,尤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科技人才离岗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企业支持科技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参与相关项目研究,支持企业科技工作者到高校中继续学习深造,提高学术能力,对于能够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研究支持并产生重要研究成果的企业,可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优惠。

  (数据来源:科技工作者流动状况调查)

时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