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赵文象 2021-01-07

为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为形象定位,以“畅游宁夏,给心灵放个假”为价值定位,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空间发展格局(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黄河、贺兰山两大特色文化旅游带,沙湖、沙坡头、六盘山文化旅游产业“三大片区”),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领,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升级版”。未来五年,全区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25%左右,2025年接待人数力争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全力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打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一)打好黄河文化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依托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生态湿地、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做好黄河景观、生态、文化融合重组、挖掘转化、放大增值的文章。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业态,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林草局,各市、县〔区〕)

(二)打好大漠星空牌。用好沙漠和星空两类优势资源,在加强生态保护前提下,高品质规划建设沙漠体验、星空观测、星空营地等体验旅游、亲子研学项目,以体验“大漠情怀、浪漫星空”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畅游沙漠、仰望星空深度体验活动,打造特色文旅IP。(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体育局、林草局,各市、县〔区〕)

(三)打好酒庄休闲牌。推进“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推动酒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将酿酒葡萄种植、田间管理、采摘、葡萄酒酿造、品鉴、产品订制、推广营销等融入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和宣传营销全过程,推进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进程,助力“葡萄酒之都”建设,打造四季皆宜、独具魅力的酒庄休闲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林草局、宁夏农垦集团,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

(四)打好红色主题牌。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提升六盘山“胜利之山”、将台堡长征胜利结束地和新长征出发地等品牌影响力。以红色文化体验教育为抓手,培育一批红色小镇、红色乡村、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复合型产品,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对六盘山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带动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林草局,各市、县〔区〕)

(五)打好动感体验牌。依托大漠、高山、峡谷等独特地质地貌资源,大力发展沙漠探险、高山滑雪、冰雪运动、低空飞行、热气球、汽车攀岩、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等极限运动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国家级沙漠运动基地、航模比赛基地、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等。积极探索“野奢宁夏”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开发建设体育旅游基地、健身休闲旅游示范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带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体育局、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县〔区〕)

(六)打好长城遗址牌。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长城沿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长城旅游风景道。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开发历史探秘、文化体验、教育研学、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康养度假、自驾车旅游等业态和产品,打响“中国长城博物馆”品牌,打造国家长城文化公园核心区。(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各市、县〔区〕)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全域化提升。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丰富产品业态和人文内涵,推动景区旅游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实施景区铸魂提质增效工程,将优秀文化融合贯穿景区开发、项目建设、产品打造等各环节,加快景区设施、产品升级。实施文化旅游融合产品和服务立体化展示、系列化开发,推动文化创意、旅游演艺、影视拍摄、非遗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普活动等进景区,培育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推进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及节庆品牌、演艺品牌、服务品牌、特色商品品牌等。争取2025年国家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分别达到7家和30家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科协,各市、县〔区〕)

(二)推动全产业发展。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多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推进旅游餐饮多元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构建满足游客需求的餐饮多样化发展新格局。优化旅游住宿结构,做强一批星级饭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鼓励建设野奢酒店、精品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多元化住宿类型,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准。进一步优化旅游客运线路。推进旅游商品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打造旅游演艺项目,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拓展城市旅游项目,加快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建设,支持公共文化、体育、科技场馆等进行宜游化改造,推动形成设施优良、品牌集聚、业态多样、体验丰富的文化旅游消费空间。支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着力发展夜间经济,扩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规模,支持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提升假日经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安排和个人需要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科协,各市、县〔区〕)

(三)推动全业态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全方位、多角度、全产业融合,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旅游功能。依托旅游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式、供给渠道、供给类型。推动演艺娱乐、影视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旅游体验。推动“文旅+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旅+工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推动“文旅+生态”,促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推动“文旅+科技”,促进数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旅+教育”,促进研学旅行;推动“文旅+体育”,促进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旅+商贸会展”,促进旅游消费加快发展。推动“文旅+医疗健康”,促进康养旅游产业化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

(四)推动全季节体验。突出“春赏花”。依托我区春季花田景观和各地花卉产业资源,推出一批布局合理、主题各异的赏花胜地,创新举办春季赏花节会活动,打造一批以踏青、赏花、摄影、休闲、研学等为主题的春季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突出“夏消暑”。充分发挥我区夏季气候凉爽、生态环境优美等优势,加快推进沙湖、沙坡头、贺兰山、六盘山旅游度假区等建设,提升完善休闲避暑康养旅游服务功能和产品,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休闲避暑度假胜地。突出“秋观叶”。依托六盘山层林尽染、彭阳梯田色彩斑斓、贺兰山北武当漫山红叶、哈巴湖金色小胡杨婀娜多姿等秋叶景观,推出一批“观叶”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突出“冬玩雪”。依托贺兰山、六盘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宁夏湖泊湿地众多、冰上运动资源丰富等特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冰雪小镇和滑雪场,开发冰雪运动等旅游新产品,打造高品质冰雪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林草局、体育局,各市、县〔区〕)

(五)推动全流程服务。加快完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加强航空、铁路、公路等部门协作,不断完善客运服务功能,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继续推进覆盖重点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客运线路,完善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慢游设施。加快构建旅游业标准化体系,推动全区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规范市场秩序,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增强文化旅游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到2025年,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产、流通、消费生态体系。(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管厅、体育局,各市、县〔区〕)

(六)推动全媒体营销。充分利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构建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新兴媒体、自媒体等相结合的宣传营销体系,打好多角度、立体化、全覆盖宣传营销组合拳,提升宣传营销效果。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地方知名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的合作,深入开展“两晒一促”(晒文旅、晒优品、促消费)活动,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影响力。大力实施精准营销,巩固陕甘蒙青等周边客源市场,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目标客源市场,拓展川渝豫等重点客源市场,提升港澳台、东南亚热点市场,开发欧美远程市场,不断提升宁夏知名度和美誉度。整合外宣、文旅、体育、外事、侨务等部门力量,建立全区协调统一的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机制。(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县〔区〕)

(七)推动全方位辐射。大力提升银川、中卫、固原等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功能,通过国际化城市品牌提升、旅游产品打造、服务标准完善,强化旅游集散、中转综合服务功能。以300公里、500公里、800公里为半径,辐射连线周边省区经典品牌景区,打造“一程多站”自驾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完善自驾游、房车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便利化程度和人性化服务水平。通过与周边地区产品联线、活动联办、营销联动,进一步提升宁夏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打造大西北旅游中转站。(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各市、县〔区〕)

(八)推动全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做好规划指导、资源整合、产业促进、形象推介、市场监管等工作,创新服务手段和监管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国有骨干文化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深入开展“文化大篷车”下基层、送戏下乡、“清凉宁夏”、“宁夏人游宁夏”等惠民活动。(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委宣传部,各市、县〔区〕)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政策措施。自治区财政部门要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杠杆作用,强化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自治区文化旅游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文化旅游项目资金,做好全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整体部署、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自治区发改、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出台支持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和旅游规划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批复后纳入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要加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景区经营体制,探索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推动资源整合、联动协作、抱团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优一批区域性骨干文化旅游企业。加强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本和智力资源,采用国际先进理念进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三)加强人才培养。坚持人才强文旅、科教兴文旅,加强与区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建立文化旅游人才高地,推进学术交流和智力支持。积极构建新型文化旅游智库,促进文化旅游理论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做大中职、做强高职,整合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宁夏旅游学校,组建宁夏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积极打造西部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新高地。

 

科创 宁夏 文化旅游 产业 发展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