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部分地区水域的水质情况 ——杂质与微塑料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1-14

来源:青岛市生物工程学会




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其水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造成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人类对水资源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地表水质情况

2019年1月—9月,我国1 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中(实测1 930个),水质优良(I~III类)断面的比例为75.0%,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的比例为3.4%,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1】


2019年1月—9月我国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  【1】



水体污染杂质分类

杂质一般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其中化学性污染又可分为:(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1)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2)热污染:来自各种工业过程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3)放射性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试验和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学、工业、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着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指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



微塑料:海洋中的“PM2.5”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其形状包括,颗粒、碎片、薄膜、纤维等。由于微塑料体积小,部分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污染作为全球关注的新型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检测出。


烟台海岸带潮滩微塑料丰度分布图  【5】

(a)潮上带(b)潮间带

微塑料在烟台海岸带水体中的分布:水体中微塑料丰度在表、底层存在空间差异。从季节平均来看,表层水中冬季微塑料丰度最高,夏季偏低;而在底层水中则是夏季微塑料丰度最高。除夏季外,表层水丰度显著高于底层水。空间分布上显示,表层水中近岸微塑料丰度高于远岸区域而底层水中近岸微塑料丰度低于远岸区域。【5】如下图所示。


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a)和组成形状(b)的季节分布 【5】



微塑料的危害

(1)微塑料暴露会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首先,微塑料不可降解,其高比表面积会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次,微塑料作为纳米颗粒,可富集于机体的不同器官,影响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甚至神经系统。最后,微塑料作为载体,会释放各种化学物、微生物,间接引起健康危害效应。【6】

(2)微塑料表面易吸附水体中其它污染物,多种污染物的结合导致复合毒性的出现。又由于其体积小、疏水性强,故易吸附于生物体表面或被小型水生生物误食,使其毒性效应从食物链底端开始积累、富集,并沿食物链传递、放大,进而威胁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7】

【1】刘玉灿,田一,苏庆亮,赵林,王青云,张亮,张坤.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与防治策略探索[J].净水技术,,:1-8.

【2】邹艳琴,李钟瑞.个人护理品和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危害与法规要求[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38(10):1-4.

【3】王江涛,赵婷,谭丽菊,黄文秋,朱晓琳,赵卫红.海洋微塑料来源、分布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20,44(07):79-85.

【4】刘奡,韩俊松,张安超.船舶微塑料污染与防治对策[J].中国海事,2020(11):36-38+62.

【5】程姣姣,李艳芳,邹涛,唐诚.烟台海岸带微塑料的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保护,2020,48(23):47-52.

【6】高向荣,侯乐莹,盛静浩.微塑料健康危害效应的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2020,32(08):800-804.

【7】崔铁峰,廖晨延,崔彤彤,李子竹,张杰,鲁玉蝶,王宏伟.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危害及防治[J].河北渔业,2020(11):55-59.

WINTER

扫码关注我们

青岛市生物工程学会公众号

编辑|马红美

责任编辑|杨梓莹 郭晓萌

微信号:Qingdao_shenggong








来源:Qingdao_Shenggong 青岛市生物工程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IyOTEyNw==&mid=2247484198&idx=1&sn=4e15bf02bc8ebd72bd251ebf5a47ccb6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山东省 青岛市生物工程学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