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与每个人的健康相关!这份报告带来这些启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1-15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关于健康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财富、情感等等,都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这个1,后面的0都变得毫无意义。健康,是人生幸福的第一步,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我们的健康水平到底怎么样?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健康问题?从国家、社会层面,再到每一个人,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呢?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主要结果,让我们对健康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是一份涵盖了五年监测数据的报告,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2015-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根据监测结果编写形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吴良有说:“我们每五年有一轮发布,配合国家的五年计划,就像每个人的健康体检一样,通过这个‘体检’发现一些主要的健康问题,进而为政府制定一些相关的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6-17岁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均有增加,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6厘米和1.0厘米。报告还显示,农村儿童生长迟缓问题得到改善,农村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从2015年发布的11.3%降低至5.8%,6-17岁儿童青少年从4.7%降至2.2%。

营养逐渐跟了上来,当缺乏不是主要问题,就需要警惕“过剩”带来的风险。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的比率继续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也就是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肥胖和超重率超过50%。回头看,2015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和肥胖率是42%,2002年,这个数字是30%。一年又一年,人们是如何胖起来的?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说:“吃得多、动得少,从能量总的消耗来看,过去前十年大概是2200大卡,前五年大概是2100大卡,现在基本上到2000大卡了,所以能量的消耗是越来越低了,但是人们还不知道,还和以前吃得一样多,能量就蓄积了,蓄积以后心脏和血管的负担慢慢就增加了。”

超重、肥胖的威胁在于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报告中,与超重率和肥胖率一起上升的,还有这些慢性病的患病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对比五年前的25.2%和9.7%,均有所上升;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13.6%,比2015年9.9%的患病率增加了三分之一多。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蔡军说:“80%以上死亡都是因为这些慢性病引起的,把慢性病控制好就能极大降低早死率。高血压导致了70%的脑出血、50%到70%的房颤、50%的心肌梗死、50%的肾衰,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是循序渐进、隐秘性的过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60%慢性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此次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仍然偏低,膳食摄入的维生素A、钙等不足依然存在。居民畜肉摄入较多,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城乡合计已达到34.6%,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

我国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下降1.2克,但与每日5克的推荐量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达43.2克,超过一半的居民高于30克/天的推荐值上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说:“膳食烹调的油100%都是脂肪,目前我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整体合计起来80克左右,其中有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都是来自烹调用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减油,减油很大程度上能够把膳食里面来自脂肪的能量控制住。”

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个人生活方式的合理化,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15个专项行动中,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占了4个,还有6个有关健康影响因素干预专项行动,实际上也是针对慢性病预防开展的。因此,慢性病的预防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报告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要更好防控慢性病,需要探索建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的健康管理体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不仅监测了身体健康,报告也关注了心理健康。此次的报告中第一次有针对性地对居民的心理健康进行监测。根据报告,我国严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超过千分之四点五。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这两种障碍的患病率超过7%。

报告也强调,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管理,通过早期控制,减少后期的波动和反复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特殊性。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说:“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往往需要长时间治疗,而且只要积极、正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预后也是好的,但是精神障碍也有不同的特点,公众的认知度有明显的差异,老百姓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更多会关心你,提醒你少吃点、多运动,但是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患有精神障碍,态度明显不一样,自己有病耻感,对别人会有歧视感,所以这一点也需要尽早地矫正或改变。”

促进心理健康,同样也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落实责任、采取措施,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是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杨甫德说:“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一定要有更多积极保护心理健康的措施,比如说要有一些爱好,要有运动,要有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要有好的朋友。要及早做到自我识别,如果自我评估认为可能有心理或者情绪问题、睡眠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就诊,第一时间明确诊断,第一时间接受治疗。”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更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

吴良有说:“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个人要履行自己对健康的责任,国家和社会要提供有利于健康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大家共同维护好健康的大氛围。”

 

从这份报告看,近几年我们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一些慢性病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面对的困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个人来说,要想身心健康,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管住嘴,迈开腿。关于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国家层面有政策,社会层面有保障,个人层面有行动,我们才能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来源:cpma_wpt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E4Njk5MQ==&mid=2736136367&idx=2&sn=2a43129381e6efad37949c083908933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华预防医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