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轻疯抢盲盒、有人4个月花20万 脱坑玩家直呼:这是割韭菜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1-22

来源:腾讯科技

上海某购物mall里年轻人被盲盒自动贩卖机吸引


来源|YOUNG世界

撰稿|孙瀛洲

摄影|德庆

编辑|王炜


需要玩具消磨时光、需要娃娃陪伴心灵,这是人的共性。在现代社会和一线都市里,年轻人更需要玩具。这种没有传统实用功能的玩偶,更多的是让人实现精神的快乐。


盲盒是近两年突然爆发的玩具。它用不可知的惊喜,包装起内在的玩偶,击中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天性——好奇、收集癖、赌性。


在年轻人买下盲盒的瞬间,他们脑内的多巴胺一定是大量分泌的。不然也不会有新闻报道说“北京小夫妻4个月花20万买盲盒娃娃”,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提到有人花百万收集盲盒。


对很多95后来说,快乐成瘾,清醒也快。不断有出坑的年轻人,将这些被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评判为“没有艺术性、没有价值观”的娃娃,放到二手平台上卖掉,然后出坑。


盲盒所带来的快乐,是年轻人的“夏日限定”,赏味期一过,就再也找不回曾经那味了。



近20万年轻人年花2万买盲盒,8090后表示不理解


盲盒不是新概念,但新在披上了潮玩外衣(一种艺术玩具、设计师玩具)。盲盒文化源自美国,兴于日本。最初以福袋(又称闷包)的形式出现,它是商家促销将各种商品打包进一袋盲销,买到什么是什么,这种新奇手法反而引发消费者兴趣。后来福袋缩小成为扭蛋机中的小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象的玩偶,如笔者小时候扭过的“青蛙军曹”。


20世纪90年代,盲盒风潮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约到了2005年时,内地盲盒与潮玩紧密结合,出现了一批潮玩设计工作室。盲盒头部公司是2020年11月初在美上市的泡泡玛特,他们售卖没有实质内容的IP形象,却通过盲盒营销方式,吸引年轻人将其买到上市。


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女白领和Z世代大学生是盲盒消费的主力。18岁-24岁人群占比最高,达37.6%,女性消费者占盲盒消费人群的62.6%。从职业分类来看,职业白领占比49.7%,在读学生占比28.6%,她们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和天津等一线城市。


诸多调研报告显示,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已经转变为愉悦自我。在2019年底,天猫发布《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1.49亿的15-25岁的95后70%是天猫“玩家”。通过数据可知他们的烧钱爱好是:手办、潮鞋、电竞、Cosplay、摄影;


2020年底,淘宝发布的《年度十大商品榜》中,除口罩、头盔等紧绕时事的品类外,盲盒成为网友讨论度最高的产品。“为爱好消费”已成为95后的消费动机,近20万消费者一年花2万收藏盲盒,购买力强的一年能在盲盒上花费超过百万元。


YOUNG世界就盲盒也采访了数位80、90后。绝大多数人对盲盒表示不能理解,也不看好盲盒的未来市值。


其中一位80后广告从业者说自己曾因为好奇买且买过一次盲盒,得到了一只多啦A梦,“因为它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记忆,而且那一天我心情不好,突然买到了一只拿着甜甜圈的多啦A梦开心了一会儿”,但他的快感很快就褪去了,“想想69块钱有点不值,可以吃一顿很好的午餐了。但好在买到的是我最喜欢的多啦A梦而不是康夫、大雄或小静”。那只带着童年记忆的玩偶一直被他摆在书架上,经历多次搬家,也陪着他走出低谷。但他很明确多啦A梦跟Molly那玩意儿不同,“那些东西啥也不是,最多看着好玩罢了。”


一位90后女生说“我觉得买盲盒就是赌博,不过是想看看下一个是不是自己心仪的那款”,她说自己不会花59买一个盲盒的,“如果说惊喜,那我不如买彩票,说不定还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呢”。



盲盒的惊喜上瘾关键词:限量、系列、青年亚文化


盲盒里的玩偶有什么内涵吗?除了像宜家、星巴克等自有IP的品牌外,与多啦A梦、蓝精灵、海贼王等有故事、有内容的漫画形象相比,盲盒玩偶就是横空出世、无根之水的玩偶,甚至在95后女生的眼里它们也并不可爱,只是因为“娃娃的衣服好看”、“星座系列中刚好买到我的那一个”。


盲盒产业头部老大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曾经公开表达过,盲盒没有内涵、没有价值观、没有艺术性。


那盲盒卖的是什么?是情感——要么惊喜,要么沮丧,让人从购买物质转化为购买心情。泡泡玛特们也早已从销售商品,进化为销售情感。购买了盲盒里的娃娃当做摆设,日久生情,还方便携带。


在跟这些玩家的接触中,YOUNG世界发现盲盒的大规模流行是在2016年,泡泡玛特推出星座系列之后,可以说是迎来了一场爆发。而盲盒的单价低,种类多,上新快,就促进了盲盒复购率高的现状。


目前正读高三的女孩KIKI对YOUNG世界讲述自己与同学入坑的经历,是在逛街的时候被泡泡玛特的陈列吸引,发现店里正在销售一些“衣服好看”的娃娃,还有星座主题。


星座是青年人亚文化中最常见的领域,KIKI买到的第一个盲盒正是自己的星座“金牛”。在买了一个金牛娃娃之后,KIKI觉得有“必要把12星座集齐”,于是一口气买下了星座系列这一套。


此外激活盲盒、潮玩市场的,是设计师IP(他们的创作迎合了二次元、动漫文化)。泡泡玛特当年是被Molly救活的,这启发了创始人王宁,他陆续签约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包括Molly、Didoo在内的85个自有IP,以及51个非独家IP.

盲盒+星座文化+潮玩+人类的收集癖,这几个热门元素精准吸引了95后。


YOUNG世界采访数位95后盲盒玩家,在谈及入坑动因时,绝大多数受访对象都表示是因为盲盒的刺激性、有惊喜感,因为想买的那款一直买不到所以就要继续买下去。而盲盒还有一个致命招数,即激发95后的收集欲。盲盒的发售都是一个系列的,买到一个两个就想把所有的款式都收集齐;而当你收集齐所有款式之后,还想要他们设置的“隐藏款”。


抽中你想要的款或是隐藏款,“那种感觉就像探索一个领域或者打游戏一样,还想买到他过去的款式、追随新的款式。”在上海某中学读高三的女孩KIKI回顾自己买盲盒的感觉是这样形容。


上瘾、赌博心理,是95后玩家冲动入坑盲盒的第一阶段。但为冲动买单后如何能保持快乐?毫无内涵可言的盲盒能支撑起这背后的动力吗?多位95后玩家表示,盲盒的娃娃对她们而言,有陪伴功能,可以带来一种慰藉感。因为娃娃的存在,她们也不自觉地会扩大社交圈,譬如在闲鱼上因为购买、交换而结识玩家。


这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理以及生活状态,即在不缺乏物质的情况下,如今年轻人越来越注重物品带来的情绪价值,没什么功能的、取悦自我的商品,成为他们的爱好。



44万人在闲鱼交易盲盒:95后的爱来去都快


YOUNG世界接触的盲盒玩家,基本都曾经拥有几十到几百个娃娃,每年所花费用在大几千到几万之间,遇到难买的限量款还要在溢价十几二十倍。当然在出坑的时候,这些高价买到的娃娃依然可以用原价甚至再溢价卖出。


YOUNG世界也发现,闲鱼是一个聚集大量盲盒玩家的平台。据闲鱼发布的潮流玩具盲盒的相关数据,目前闲鱼上有超44万盲盒玩家交易(包括出售与交换),11月闲置盲盒交易额超过了1.2亿元,平台一年盲盒交易额接近泡泡玛特一年的营收。部分闲鱼头部潮玩玩家年入超200万元。


在我们接触的盲盒玩家中,女孩们都表示自己溢价卖过娃娃。一位女孩将某个限量款Molly以30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翻了5倍。另一位95后卖家说,因为有些盲盒早年发售量比较少,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新入坑者要在闲鱼上才能买到,而且爆款、稀有款大多数都是要绑着雷款(难看或者量大的款)一起销售。她举例说泡泡玛特的一个“潘神圣诞隐藏款”,“全球限量”250,被人从59元飙升到了2350元,翻39倍。


数位高三就读女孩对YOUNG世界表示,她们已经把盲盒全部在闲鱼上卖掉了。因为发现盲盒娃娃“没什么意思”,过了脑子一热、追求刺激和新奇后,就不再喜欢这种“没有灵魂”的玩意儿。


“盲盒最大的陷阱就是它一出就出一套,你单买一两个之后,就像强迫症一样想买全套”。KIKI说她的同学为得到全套娃娃,一买就是买一整箱,“一百多个娃娃那就是小一万块钱”。另一位大学生在经历过最初头脑发热之后,发现了问题所在。她曾经为了集齐一套Molly的圣诞套装,花了翻3倍的价格在二手平台上买了下来。“而且盲盒产品中还有一些隐藏款,据了解泡泡玛特的隐藏款比例是140:1,非常难买到。”


现在她说感觉很没劲。为集齐全套娃娃(尤其是隐藏款)去买二手,已经丧失了对未知的期盼、惊喜感,体验打折,她已放弃,不再购买盲盒娃娃了。


一位盲盒玩家说,当时同学们之间非常流行盲盒,因为价格并不贵,几十块钱就能抽到惊喜所以无脑入坑。同学之间过生日、过节日,也会互相送几个盲盒当做惊喜礼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盲盒的循环。KIKI对YOUNG世界抱怨说,放弃盲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泡泡玛特出新太快了,让她觉得疲倦而且“很明显感觉到是在割韭菜啊”。


2020年底苏州某购物中心 品牌店用福袋形式营销 图/德庆


2020年底苏州某购物中心年轻人排队等买盲盒商品 图/德庆



“盲盒”概念常青,但潮玩或是风口上的猪


作为营销方式的盲盒,是常青不衰的,因为它覆盖的不仅是95后。但盲盒包裹下的“潮玩”则更像风口上的猪。年轻人的海浪,一波波涌上盲盒潮玩的沙滩,卷走一时欢乐然后消退。但这并不能打消市场对盲盒价值的看好。泡泡玛特上市,市值最高能到1000亿港币,市盈率高达168倍,突破投资者想象。


95后月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500元,他们的消费能力巨大。据MOB研究院的报告则预测,到2024年盲盒潮玩市场将翻2倍,达300亿元;而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则更为乐观——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在2024年会达到763亿元;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中国内地新增了260余家潮玩相关企业,总量至少达到800家。除泡泡玛特外,还有52Toys、IP小站、IPSTAR潮玩星球等品牌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盲盒这种营销方式,也从95后中向外蔓延。受泡泡玛特影响,2020年12月,星巴克和宜家趁圣诞节、新年推出限量的盲盒玩偶。今年星巴克12月1日推出的圣诞盲盒,包括6款圣诞小熊玩偶和1款隐藏小熊玩偶,单价为108元并附赠到店消费的礼券;宜家也在12月时推出圣诞盲盒,形象是瑞典比约熊,常规款为笔筒款、便签款等实用性强的,还有可爱隐藏款,但不单独售卖而是消费到一定费用后赠送。


在2020年圣诞期间,YOUNG世界走访上海、苏州等地的商场,发现一些潮流品牌包括化妆品、运动品牌为迎合年轻人而推出了盲盒与福袋,因为实惠和限量,引发了排队抢购热潮。抛开玩偶来说,这类限量、实用性的盲盒营销概念,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盲盒潮玩的代表人物、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曾在采访中,借用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的话,解释95后和其它年代人对盲盒不同的态度:“那些听不到音乐的人,以为跳舞的人疯了”。他认为盲盒让零售的娱乐性加倍了,快乐和悬念成正比。


这种正比关系,可能只对年轻人有效。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成熟,世俗琐事繁重,95后必将经历一个蜕皮过程。我们相信“盲盒”这种营销形式会一直存在,但被盲盒包装起来的那些“毫无价值、没有内涵、没有艺术性”的娃娃,也许终会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粒沙。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一键三连

来源:qqtech 腾讯科技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c1NjM3MjY2MA==&mid=2691439341&idx=2&sn=c86e670e6f3acab35d66e6cc5f18617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