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1-23

来源: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吴昌华|里夫金办公室中国主任、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理事


国家政府承诺《巴黎协议》净零碳排放目标,央行和金融机构要求气候风险披露,国家和区域一级碳交易市场的运行,国际间贸易中的碳边境调节税,加上原有的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法规,决定了一个“强数据披露时代”的来临。数据成为支撑这些机制和承诺兑现的基础,碳足迹等环境信息公开和披露是强化气候和环境良治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无法衡量的事物就无法有效管理”也是我们的常识。

 

企业,作为经济的主体和实体,也是兑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的主力军,一方面经受着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承受着气候变化引发的更频繁、更深影响的极端天气和其它自然灾害的冲击。另一方面,政府气候政策和法律法规、技术创新和标准、市场情绪等要素的加速变换,也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韧性”。

 

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应对风险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前瞻地调整企业战略规划,不断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和金融风险,从收入和支出到资产和债务再到资本和金融,交出令人信服的成绩单。

 

企业披露气候相关的财务信息,正在从自愿行为走向“强制”要求。由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主导发起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推出的相关信息披露标准,自2017年6月发布以来,已经得到全球几百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响应,同时,许多西方国家的监管机构也开始采纳这套推荐标准。

 

2019年11月,欧盟发布对金融机构和产品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的要求,将于2021年3月开始全面实施。作为第26届气候大会的主席国,英国正“以身作则”加速推进TCFD标准的全面落地,计划2025年要求几乎所有公司按照TCFD的标准披露信息。2020年夏天,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也开始要求机构投资者披露ESG相关信息。2020年10月,新西兰气候变化部长宣布,“要成为第一个通过法律强制要求气候相关财务披露”的国家,通过2013年《金融市场行为法》的修正案来推动报告披露的具体要求,披露标准与TCFD的推荐标准一致。

 

在这个大势所趋之下,企业的财务声明和财务报表必须跟上步伐,及时准确地报告和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的框架,对气候变化风险作为“重大风险”的判断和报告披露不充分,诸多企业还是将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要素来报告,而非作为企业财务声明的核心要素来对待。

 

国家会计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也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欠缺,加紧步伐完善现有体系,以现有准则框架中的“实践声明”和“重大风险判断”为载体,强化企业财务声明中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具化披露。同时,依托企业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载体,明确企业管理层对气候风险管理的企业规划和目标、战略和行动,从而让投资者和其它关键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和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商业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判断。

 

今天,企业站在一个大时代转型的前沿,必须立即着手净零碳排放目标的科学规划,不但要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风险,也要准确把握时代转型的机遇。以科学为基础规划的一个体现,就是强调数据为依据的规划,也为披露奠定基础。

 

做好规划,企业必须把握好五个重要维度:一是对碳排放“摸清家底”;二是深刻了解环境和气候风险;三是设立与《巴黎协议》1.5℃温控目标一致的路线图; 四是不断“对标”,有效推进行动计划;五是披露数据和信息公开。这五个维度构成目前国际社会企业推动净零碳转型规划和行动的一个基础体系,形成相应的方法学,还有不断开发和完善的参考标准。

第一、核查碳排放



目前,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议定书”(www.ghgprotocol.org)建立在20年之久的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标准,其中的“企业计量和报告标准”是世界上几乎所有企业提供排放报告的核查工具。

 

核算覆盖三个范围的排放:

1)所有直接排放(Scope 1);

2)源自购买的电力、热或蒸汽消费产生的间接排放(Scope 2);

3)其它活动产生的间接排放,比如采购的材料和燃料的开采和生产,报告实体不持有或控制的车辆运输相关活动,Scope 2之外的电相关的活动(如电力传输损失),还有外包活动和废弃物处置等。


第二、分析环境和气候风险



为了更好助力金融行业针对气候和环境相关风险的管理,也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主流金融资源支撑可持续经济转型,由全球66家央行和监管机构以及13个观察员机构组成的“绿化金融系统网络”(www.ngfs.net)于2020年8月推出“气候情景”。

作为一个分析气候风险的“共同起点”工具,“气候情景”从“有序”(采取有理想的行动实现净零碳)、“非有序”(行动滞缓、突然和难以预料)和“热屋世界”(有限的行动,导致严重气候变化发生,极大增加物理风险)三个维度提出了8套气候情景,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深入了解转型风险、物理风险和经济影响提供一系列数据支撑。

第三、确认净零碳承诺和路线图



今天,全球已有超过1100个企业做出了净零碳排放的承诺,共同使用的确认方法和框架是一套建立在实现《巴黎协议》温控2℃和1.5℃目标基础之上的“科学为基础的目标”(www.sciencebasedtargets.org)体系,帮助企业理解如何加快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时间表上,遵循了2030年全球排放减半和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的节奏。

 

到目前为止,这个平台有三套方法:

1)行业为基础的方法:全球碳预算按照行业来分配,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减排分配到单个企业;

2)绝对量为基础的方法:某一个情景中要求的绝对减排按百分比平均给到所有公司;

3)经济为基础的方法:以与全球GDP等量的碳预算为基础,一个企业得到的份额由其总盈利来决定,因为所有公司的总盈利之和等于全球GDP。


2021年伊始,这个平台正在推进一套新的“净零排放标准原则”的公开咨询,目的是更好地助力企业实现净零碳承诺。

 

第四、不断对标,有效落实行动计划



确立目标和承诺之后,企业是否真正有效推进和落实行动计划,需要不断“对标”。目前,鉴于气候风险的评估主流化,金融资本界加紧步伐,积极推进“对标”,敦促企业砥砺前行,不断进取。

 

一个代表是名为“气候行动100+净零碳排放企业对标”(www.ceres.org)的平台,定位赋能投资者积极参与推进加速全球最大碳排放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呼吁各行各业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立刻行动,提升气候行动承诺和目标,加速全球经济的净零碳转型。这个平台使用一个包含30个指标的框架对标,包括:1)目标理想;2)大目标和具体目标;3)去碳战略;4)资本投资与目标的吻合度;5)气候政策支持度;6)治理体制;7)公正转型;8)报告;等。

 

第五、加强报告和披露



数据和信息报告和披露成为主流,企业成为这个“强披露”时代的主体。“气候相关财务披露”(www.tcfdhub.org) 已经成为目前一个国际通行导则。这个框架建议四要素、11项内容的披露。

要素一、治理:企业围绕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的治理体制,如董事会如何监控气候风险和机遇,在评估和管理气候风险和机遇中管理层的角色;

要素二、战略:气候风险和机遇对企业的商业、战略和财务计划的实际和潜在影响,如企业已经识别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气候风险和机遇,气候风险和机遇如何影响到企业的商业、战略和财务计划,企业战略的韧性等;

要素三、风险管理: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风险的过程,还有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的过程如何融合到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中等;

要素四、指标和目标:用于评估和管理相关气候风险和机遇的指标和目标,如企业采用与战略和风险管理过程一致的气候风险和机遇评估的指标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的Scope 1、2、3和相关风险的披露,还有企业用来管理风险和机遇的目标和针对设定目标的业绩管理目标等。


另外,TCFD披露导则还覆盖诸多非金融行业。能源行业中的油气、煤炭和发电;交通行业中的航空货运和客运、海洋交通、轨道交通、卡车运输服务、汽车和汽车部件制造等;材料和建筑行业包括金属和开矿、化学品、建筑材料、房地产管理和开发等;农业、视频和森林产品包括了饮料、农业、包装食品和肉类、纸张和森林产品等。

 

以上五个维度构成支撑企业制定零碳战略、落实行动、报告和披露气候风险与机遇管理的一个战略闭环,使企业能够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不断强化企业“吸金”和“引智”的竞争力,真正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转型战略目标,离不开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引领和身体力行。新年伊始,科技巨头腾讯成为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中国企业,承诺发挥科技的力量加快规划。也是在年初,中国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化工园区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

 

2021年,中国企业界将加快步伐制定领跑零碳的规划和行动计划。这些企业从起点开始与国际规则同步和挂钩很关键,因为今天中国的诸多本土企业已经是全球企业。


- END -


文|吴昌华

编辑|李思楚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合作推广、投稿、转载可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欢迎亲爱的读者和朋友

订阅2021年《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每期30元,全年12期共360元

1、电话订阅

联系人:王影  电话:010-62116819 13801241296

收款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杂志社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中关村支行
银行账号:7111210182600071438

2、通过邮局订阅,本刊国内邮发代号为82-520

3、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订阅电子期刊


▼您还能在这里看到我们▼

长按关注头条号

   长按识别电子期刊


可持续发展,我支持!

来源:beijingenergyclub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yMDUzNA==&mid=2650897409&idx=5&sn=7bc7c040eb4464b0edba57336607614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