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先行区生态保护的实施意见

赵文象 2021-02-03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先行区生态保护的实施意见

宁科党发〔2020〕60号


各市、县(区)科技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决定》(宁党发〔2020〕16号)、《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20〕17号),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科技需求,以“一河三山”(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保护、治理为重点,立足“一带三区”(黄河生态经济带、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南部水源涵养区)生态特点和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效益优先,坚持顶层设计、重点突破,坚持尊重规律、科学施策,着力加强开放创新、特色创新,着力保障可持续发展,聚焦黄河安澜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形成具有宁夏特色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为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更有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对标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任务和目标,到2025年,科技创新支撑先行区生态保护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围绕黄河安澜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资源高效利用等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力争突破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在全区进行示范。

——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主要行业和关键区域,建成5-6个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应用绿色先进适用技术50项,示范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

——围绕完善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布局,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领军人才培养,自治区生态环境领域创新平台达到45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00家、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达到10名。

——围绕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领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培育5个左右生态环境领域科普教育基地。

三、重点任务

集中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按照自治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战略定位和建设任务,聚焦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鼓励合作研发,支持自主创新,强化基础研究,依托科技项目实现点上突破和面上提升,着力破解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困局,支撑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

(一)提升水生态环境改善技术水平。围绕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以水土保持、水质提升、节水控盐、污水处理、水资源利用等为重点,开展水土资源耦合与高效利用、黄河生态缓冲带构建与滩区治理、泥沙综合处理与利用、水污染综合治理、地表地下水净化处理、湿地滩涂保护与利用、水源安全保障、河湖生物种群恢复、云水资源利用、坡地径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开发利用、傍河取水、数字治水等研究与示范,不断提升保障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技术水平。

(二)完善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围绕贺兰山、六盘山、罗山“三山”生态屏障防护体系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自治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修复,以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系统”生态保护与功能提升为重点,开展引黄灌区退化土壤修复与农田肥力提升、盐碱地高效改良技术,中部干旱带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维持与可持续利用、沙漠低成本恢复与高效治理、沙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宁南山区流域生态整体性修复、植被恢复与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矿区低成本生态修复与精细化治理、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布局优化等研究与示范,形成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和治理新模式。

(三)增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能力。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以宁东、石嘴山地区工业废弃物治理和农林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成因及源头减量、大气细颗粒物治理和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管控、典型恶臭气体处置、水体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煤化工污染物治理、废弃物无害化增值化处置、塑料污染治理、城乡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农业肥药残留及畜禽粪污处理、生态高效缓/控释肥料与水溶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源头减控、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的治污技术集成模式和体系。

(四)补齐资源利用与绿色低碳技术短板。针对单位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际,对标各类资源、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围绕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筑、特色优势农业等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和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工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煤炭绿色开发、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储存、河湖水资源优化配置、海绵城市构建与系统功能提升、绿色建材和高端建材技术、功能化地膜材料、新型生物肥药绿色投入品等研发与示范应用,形成支撑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清洁、低碳节能技术体系。

(五)推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与应用。围绕自治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监测需求,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展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技术研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发展智慧监测预警,推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监控业务中应用,为建设“宁夏黄河云”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转化,推动监测装备精准、快速、便携化发展。

(六)筑牢生态环境领域科研基础。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汇聚国际国内科研智力资源,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主体作用,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重点开展生态系统演变监测、生态风险评估、生态平衡破坏机理和修复原理、主要污染物形成机理与迁移变化规律、废弃物无害化增值化利用新技术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解决先行区生态保护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创新源头支撑。

四、主要措施

(一)加紧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载体,培育一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型企业和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带动生态环境产业加速转型发展。引导企业围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需求开展创新活动,支持生态环境行业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工程示范和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形成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新模式。

(二)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区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优化生态环境领域创新平台布局。争取科技部批复建设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在湿地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地上地表地下保护治理等细分领域,培育建设一批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科研机构、宁夏智慧水联网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东部高校院所与我区共建研发平台或设立分支机构。

(三)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围绕生态环境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市场服务全链条人才体系。依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载体,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青年创新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引导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主动围绕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需求,研发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创新团队整体创新能力。采用多种柔性引才模式,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海内外急需紧缺人才,为推动生态环境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加速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四尘”(煤尘、烟尘、汽尘、扬尘)、“五水”(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城乡污水)、“六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养殖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等重点污染治理任务,充分挖掘国内外生态环境各类科技成果,编制绿色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指导目录,发挥宁夏技术市场作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和转移转化。利用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和团队带项目、带成果、带资金来宁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选择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区域、主要行业,汇聚成果、人才、资金、服务等要素,打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和示范推广,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技术转化模式。

(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依托科技场馆、自然保护地、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等载体,在水土气污染防治、工业治污、节水节能、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培育和打造具有典型生态环境示范意义的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充分运用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活动周、新媒体平台等资源和载体,宣传科技推动绿色发展、引领低碳生活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新理念、新知识、新成果、新成效。面向基层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生态环境科技讲座、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服务,提高群众参与度。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共建美好生活环境氛围。

五、组织保障

(一)做好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自治区相关行业部门生态环境领域沟通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生态环境重大科技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立项机制,合力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市、县(区)上下联动,结合各地实际,围绕生态环境领域科技需求,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科技攻关,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增加科技投入。整合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专项资金,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模式,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强化企业作为科技研发的主导力量。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地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研发投入,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得到国家项目支持。

(三)营造创新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共享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符合条件的生态环境领域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定、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探索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积极性,推动更多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

2020年9月14日

科创中国 宁夏 科技支撑 生态保护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