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世界格局:数据与阵营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2-02

来源: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吴昌华|里夫金办公室中国主任、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理事

五千万人上线参加了为期一周的2021“达沃斯论坛”,让这个以“精英集会”闻名的国际平台瞬间变得很“平民”和“平易近人”。但本届论坛的更大意义在于,政界、商界、学界领袖们展现前所未有的共识,携手合作走出疫情灾难,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自然环境为重要载体,推进复苏;在重建和复苏中,做到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惠及百姓福祉。

其实,这都是国际社会这些年来一直在推动的重点,步履一直艰难,但是,得益于突发疫情唤醒人类良知的转机,触动国际社会对这场“抗压力测试”失败的惊恐,颇有“撞到南墙必须回头”的阵势。于是,就在疫情发生前后的一年间,我们看到了重新定义这个时代大转型的统一阐述框架和内涵,看到了重塑新世界格局的路径和规制的雏形,也见证了可持续发展大目标一致基础之上,新发展模式的重置。

今年的线上论坛,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重塑、重构,需要引领者;重置、重启,需要行动力。这个时代,领跑零碳大势已定,依赖自然、恢复生态安全成为常识;这个时代,锁定在愈加鲜明界定的生态红线中,需要集体智慧,谋求和创新商业模式,创造价值,共享发展成果;这个时代,需要用数据说话,用报告和披露增强透明度,用新标准和新准则确保可信性;这个时代,需要成功的实践案例,需要大胆尝试和创新,需要跨界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和金融的力量,脚踏实地、兑现承诺;这个时代, 需要“破例”的勇气,打破愈加分裂的地缘政治的狭隘,回归人类是自然一分子的本质,人类命运与共。

欧盟全球领跑零碳和美国重塑国际外交地缘政治格局是今年关注的热点之热点。

2019年12月,欧盟发布《欧洲绿色政纲》,开启全球承诺碳中和进程,承诺到205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碳中和大陆,之后更新2030年减排承诺,从原来的40%提升到55%。英国、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巴西, 纷纷加入行列,到目前为止,超过110个国家和1500个企业做出了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这不是简单的时间和数字承诺,而是重新规制全球产业和产品、投资和贸易、服务与创新的进程。

拜登总统最新签署的新气候经济计划“行政令”中,明确到2050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把应对气候变化定位在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作为一个“基本要素”,渗透到政府各个部门的国际合作中。同时,美国也明确了发挥促进全球提振行动领导力的理想,计划4月22日再次在白宫举办“主要经济体论坛”,支撑这一届政府承诺提升气候变化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核心地位的决心。“总统气候特使”克里也坐拥“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个席位,今后四年,在各个主要国际论坛上,美国将主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雄心和呼吁行动。

论坛释放出两个重要的重塑世界格局的趋势信号,一是建立在统一标准上的数据披露成为建立信任和增进合作的基础;二是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后用价值观取向修复自己的国际关系,重点孤立中国。

一、强数据披露时代来临。

数据成为支撑领跑零碳承诺、强化气候和生态环境良治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我们常说,无法衡量的事物就无法有效管理。从全球维度看,《巴黎协定》的升温控制目标明确到本世纪末不超过2℃,争取做到1.5℃,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球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在到达这个目标之前,2030年全球排放减半,具体说,在目前的510亿吨水准上减半到大约250亿吨。各国对此国际目标的承诺,也是由时间表和具体数字目标组成。确保目标实现,《协定》包含有关检测、报告、核实(MRV)的具体条款。世界各国签署《协定》,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机制,对自己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具体和可量化的目标承诺,而且这些目标要与《协定》的大目标吻合。

由此引发的一场围绕碳排放的强数据披露“革命”已经深入人心。目前,“科学为基础的标准”得到国际社会更广泛地采纳,用来衡量和确保目标与《巴黎协定》目标协同的科学性。推动绿色金融,欧盟正在推出一套定义绿色金融分类的标准体系 (Taxonomy);避免“碳泄露”,欧盟正在推出碳排放的边境调节税制度,控制进入欧盟市场产品的碳足迹,同时,积极推动在WTO和双边贸易协议中全面考虑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措施。做到这些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数据披露,作为透明度和可信度的基本保证。央行和金融机构要求气候风险披露,国家和区域一级碳市场交易的运行需要数据支撑。按照政府气候政策和法律、技术和工艺标准的新要求,按照资本市场的新规则,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披露,必须把气候风险和增强韧性纳入企业管理和商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必须披露气候相关的财务信息。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黑石旗下管理9万亿美元的资产,任何决定都会对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那些黑石持有股票的公司。过去几年,黑石CEO Larry Fink 通过年度”传书”的方式,号召企业的CEO们关注可持续发展。2021的年信题为:“气候转型带来一个历史性的投资机遇”,与欧洲和美国的新政治形势呼应,影响更是深远。在提到的五个要点中,“数据至上”提出,全球所有公司采用同一个披露标准,破解大多企业管理者在计量自己企业的碳排放上的劣迹表现难题。

迄今,全球已有66家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明确加强针对气候和环境相关风险的管理,同时更大程度调动主流金融资源支撑可持续经济转型。“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导发起“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该组推出气候风险相关信息披露标准,超过1000家的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采纳这套推荐标准。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的监管机构, 以“强制标准”的方式在国内推进实施ESG。英国、法国、新西兰承诺用法律形势确立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

数据披露并非最终目的,一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气候风险,二是为了清晰识别能够带来回报的投资机会,三是为了建立人类命运与共需要的信任基础。 在一个信任极度缺失的时代,在这个数字化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有了更加明确的使命感和目的驱动。数据披露也是双刃剑,带来诸多新老问题和挑战,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也被及时提到议事议程,需要国际社会一道,用智力和智慧,展开重塑世界格局规制的新博弈。

二、美国外交政策大幅倾斜亚洲,用“价值观趋同”和”利益与共”的立场,修复和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凸显全方位孤立中国的阵势。

白宫新闻发言人Jen Psaki近日明确指出,“北京极大地挑战着我们的安全、繁荣和价值,要求美国采取全新的对华方法。” 主导美国对外政策的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组成中,也明显地做了调整,一改之前政府倾斜中东关系的格局,把更多的资源调配到亚洲,因为“亚洲政策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农民、企业和科技公司的利益“;“中国的崛起成为今后对美国带来的最大威胁”。

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与欧盟的绿色政纲和全球领跑零碳理想的话语体系一致,也承诺行动步调一致,同时,积极推动今年COP26气候大会的成功,成为美国和欧盟、英国加强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起点和基础。新一届政府上台伊始,拜登总统的国安班子就与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同行互通有无,拜登总统本人的最早电话也是拨给了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和日本,甚至也和普京通了一个“测试”电话。

新一届美国政府的中美关系,建立在价值观对立的基础上,面对一个“最大竞争者和威胁者”,拜登总统倾向通过多边机制来对付中国。在战略层面,拜登总统计划启动一个“民主联盟”,作为与“价值观相同”的盟友们加强关系的载体,进一步孤立中国;在舆论上,美国可能加强国际舆论导向,在中国实现排放达峰和碳中和路途中”百般挑剔“,造成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同时,美国可能会通过外交政策的各个触角,用应对气候变化的名义,阻挠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的顺利推进。所有行动和举措,拜登政府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中国是全球最大排放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和国际生态安全。

气候变化一定是拜登总统与中国斡旋的一个焦点,气候变化已经不单单是减排的问题,而是在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灾害大背景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产业和基础设施变革的时代机遇中,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这个载体来构筑的“大转型”和“大变革”,也成为世界各国走出疫情灾难、 投资清洁未来、塑造新经济模式的共识和承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挑战,穹顶突围本该摒弃分裂与隔阂,携手合作,共创可持续未来。但是,人类的狭隘本性难改,站在国际舞台上道貌岸然,占据着国际话语体系的道德制高点,现实中却绞尽脑汁营造回归国际舞台领导者和国际规制主导者的机会,这种“露骨”的言行,将阻碍全球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数据!数据!数据!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无所不在的一个时代,守护生态红线,国际社会正加紧步伐深化数据披露,增强透明度,提振彼此的信任,建立合作的基础。与此同时,面对美国政府新一轮对中国的“围追堵截”,中国需要及时准确研判时局,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新博弈战略的策略,做到运筹帷幄。无论这个世界会如何“嘈杂”,中国需要加快步伐推进领跑零碳计划的落地,不断提升能力和做出“业绩”,不断夯实自己的定力和底气,站在人类命运与共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高度,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来源:beijingenergyclub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yMDUzNA==&mid=2650897522&idx=3&sn=a4ca75b16248320117dc2aa26f546def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