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基于个案,反思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内科的推广(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2-05

来源:宁夏护理学会



     自《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发布以来,中等长度导管在基层医疗单位的临床科室应用愈加广泛。作为静脉输液工具之一,中等长度导管(MC)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维护成本较低等优势,为病人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的静脉输液方式【1】,真正满足了临床患者中、短期输液治疗的需要。据 2019年度本科室静疗学组调查数据表明:使用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高达26%,基于此背景我们科室积极引入中等长度导管,大大降低了外周血管静脉炎的发生率。自2020年2月份至2020年底我科共置入导管187例。患者满意度达98.9%。作者将中长导管置入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享,希望在导管推广应用之初为大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案例:科室首例置管患者却因导管失功而拔管

      患者,男,75岁,诊断为大面积脑梗塞。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眼向左侧凝视,右侧鼻唇沟变浅,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定位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定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为责任血管。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给予脱水降颅压、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2月6日上午作为责任护士我评估过患者病情,用药,输液治疗时长及血管条件后,与患者老伴、二女儿沟通是否置入中等长度导管。没想到11:10家属欣然接受。激动之余我马上请会诊:联系静疗学组老师有患者需要置入中等长度导管。老师们效率很高,预计半小时左右完成!从沟通、签署同意书、准备物品,摆体位,到置管结束,一看表:中午十二点整!因为这是科室第一例置管,为方便以后工作顺利进行,我在12:27之前书写了置管一般流程,如何记录费用,如何下达医嘱,如何维护等简单说明后才安心下班。可意外还是发生了:次日患者穿刺处渗血(无菌透明敷贴下纱布已渗透)。告知置管老师后叮嘱下午持续观察,并更换纱布敷料。第三日抽回血良好,只是屈肘时滴入不畅,咨询静疗学组老师后建议:1.拽出一部分约3cm再观察;2.最好拍个胸部正位,观察管子的位置。但综合考虑回血良好,穿刺第一针时不是太顺利,局部损伤明显。所以暂不拍片,继续观察,严格交接班

导管使用情况演变

       2月11日出现少许渗液;查看导管不知什么时候导管竟被悄悄移出:外露达7cm(置管当日外露长度为2cm);2月13日怀疑堵管,因为回抽无回血;也可能是导管尖端贴住血管内壁;也可能跟患者进食水谁致血容量不足有关。2月14日液体滴速缓慢,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液有阻力,且置管局部渗液较前增多,置管侧手臂肿胀,皮肤沿血管走向有发红,测量上臂围较置管当日增加3cm,综合考量后给予拔除导管。尽管家属并无太多怨言,但终归是不满意的。作为导管推荐人,我带着愧疚之意进行反思,出现这样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分析:

1

维护时导管被移出太多,而且维护完护士没有察觉导管移出了一部分;


2

护士未掌握导管维护的标准化步骤;

3

护士冲封管操作不规范

经验分享:

      俗话说:三分置管,七分维护。置管是一时的操作,而维护则贯穿导管留置的全程。反思这个置管个案,有以下经验愿做分享:

1

对于中等长度导管这一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科室没有提前进行全员培训;基于《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可以开展全面的细节培训,反复咀嚼内涵,达到精细化培训的效果


2

护士在思想上轻视冲封管操作手法,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没几人达标,所以堵管是必然发生的。借助冲封管手法的教学视频及PICC专科护士的指导,科室要求人人过关后方可在患者身上实施冲封管

3

针对带管患者,护士并不清楚交接班的重点内容(外露长度,臂围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敷贴是否卷边,维护的日期等),所以质量的保证来源于技能的完备

4

作为科室导管推进工作负责人,需要跟进责任护士对于导管使用患者的护理质量,交接班质量,发现护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培训


5

护士长作为科室管理者,其重视程度影响到护士的思想与实践。在科室护理人员能力水平不一致的现状下,安排专人负责导管的维护是很有必要的


小结:


      中等长度导管位于外周静脉,无需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可作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和 PICC 之间的一座桥梁,多位学者研究表明对于外周静脉条件差、预期输液时间较长的患者早期使用中等长度导管可减少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增加经济效益。但目前临床应用依然不容乐观,可能是因为其相关规范尚未完善,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对中等长度导管的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建议相关机构进行静脉输液培训中增加中等长度导管的知识【2】。中等长度导管在我院神经内科推广之初,几乎每个护士都会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置入后有了并发症怎么办?使用时间短于预计时间怎么办?患者认为费用高怎么办?患者不满意怎么办?随着置管技术的日渐成熟,维护质量的标准化以及对专家共识中关于中等长度导管适应症的深刻解读与践行,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下一期作者将继续分享哪些有力措施促进中等长度导管顺利开展,敬请期待!

(王艳艳)

 

参考文献:

 [1]中国研究型医院分会护理分会.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9.

[2] 董方方,杨巧芳,白帆.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J】 .2018.15(12):32-34.


来源:中卫护研院


来源:gh_8253e1d05444 宁夏护理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M0MjgxMw==&mid=2651867893&idx=6&sn=2bce3541e7b31fe233942be9f9f1f6ef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