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栏目|军事谋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上)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02

来源: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三、军事谋略思维的基本特点

在讲军事谋略的特点时,我介绍了军事谋略的诡诈性、机密性、对抗性、机巧性、创造性、科学性等基本特点。军事谋略思维的特点,是由军事谋略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军事谋略思维也具有上述特点。本讲再介绍几个军事谋略思维的基本特点,便于大家把握军事谋略思维活动的一些具有特色的特点。

  (一)预见性

  为什么说军事谋略思维的特点首先是预见性呢?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有了预见,才有准备,没有预见,就没有准备就会有损害。高明的谋略运筹,是事情发生之前,就要预先谋划、事先准备,防患于未然。即使没有预见到,事情发生之后,也要及时谋划,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损失和转败为胜。这也需要预见敌人的行动规律和下一步可能的谋略运用而施计用谋。因此,军事谋略思维的预见性,是贯穿于整个战争的一切方面和全过程的。

  为什么说军事谋略思维的预见性必须贯穿战争全过程呢?

  首先,战争前的战争准备需要有预见思维。因为会不会爆发战争?谁会发动战争?什么时间和什么条件下会爆发战争?是大打还是中打或小打?这些重要问题都必须有科学的预见,否则战争准备就会失误,就会在战争爆发后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战争失败。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斯大林认为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在1943年前不可能侵略苏联,但是也难以排除苏联在1942年以前不卷入战争。但令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德军1941年6月就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由于预测的失误,苏联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遭到了德军的重创,给后期的作战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

  其次,战争指导过程中军事谋略思维也必须有预见性。因为战争过程中,敌我双方的谋略对抗,都是根据情况变化来制定谋略的,也要根据自己的谋略评估来调整和修改的。如果缺乏超前的预见性,谋略运用就成了马后炮,或者根本不符合客观实际,会给作战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辽沈战役初期,毛泽东就预见到长春、沈阳之敌可能从营口撤退,并指示东北野战军要控制营口,防止敌人从海上撤退。后来的情况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但是林彪没有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指示,就在东北野战军围歼廖耀湘兵团时,林彪一度判断敌不会向营口撤退,而把调往营口的独立2师调回,国民党第52军军部和一个整师万余人钻了空子,乘船从海上逃走了。对此,毛泽东批评东野“这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第三,对战争进程也需要有科学的预见性。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大致会经过几个阶段?战争大致要经过多长时间?这些问题,也是高层指挥员和决策者必须科学把握的问题。如果没有对战争进程的科学预见,也难以从全局上对整个战争进行谋划。例如抗日战争,毛泽东在1938年就预见性地描述,抗日战争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指出,战略相持阶段时间最长最艰苦。而蒋介石的预见则是抗日战争只会经过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两个阶段,缺少了一个最长和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所以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经常失误,而毛泽东则科学地指导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二)超常性

  超常性是军事谋略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因为兵家用兵,强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你的谋略被对方预料到了,对方设好计谋等你上当,那你就必然要失败了。所以军事谋略思维一定要超常,才能算计对手而不被对手算计。军事谋略思维的超常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超出某种一般思维的习惯和原则。军事谋略思维一般要遵循军事原则来思考对策,因为军事活动和战争有科学性的一面,不能违背基本的军事规律和原则。例如保密性原则,如果谋划泄密了,就难以制胜。但是有时打破常规不保密,反而能够迷惑敌人。2016年上半年热播了一部电视剧《天涯浴血》,描写的是海南岛琼崖纵队的革命斗争。在第28集大结局这一集中,讲了1950年2月解放军15兵团召开作战会议。在会议上,我军高层根据冯白驹建议,确定了海南岛登陆作战将采用“分批偷渡与积极准备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方针,派一个团先行渡海。冯白驹等人召开会议商议如何迎接和配合大军渡海,在会议上,特委冯敏提出群众的各方支援非常重要,并报告说群众已经自发张贴写着“欢迎大军在北区登陆”的标语了。冯白驹听闻此消息后,却皱起了眉头,群众此举本意是好的,但无疑泄露了己方登陆地点的军事机密。按照常规思维,就应当采取措施迅速消除泄密隐患。但经过考虑后,冯白驹决定将计就计,派人特地去张贴这些标语。国军看到标语后,怀疑是冯白驹的计谋,但为以防万一,薛岳还是加派了在北方部署的兵力。而另一边,冯白驹也做了两手准备,改变了接应渡海大军的地点。在这个谋略思维活动中,冯白驹故意继续张贴标语给敌人制造假象,这就是超常思维,暗中改变接应大军渡海地点,这又是常规思维了,遵循了保密原则。薛岳搞不清楚我军是否真的在北方渡海,只能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加派了在北方部署的兵力,这是常规思维,但其没有预见和侦察到我军新的渡海地点,没有预见思维和超常思维,也就没有办法阻止我军先头部队渡海了。

  第二,要打破某种军事常规。军事活动和作战行动,是有一定规律和程序的,必须按照常规来进行,军事思维活动也必须首先按照常规思维来进行。比如说敌人进攻,我们就得防御,敌人包围,我们就得实施突围和反包围,敌人进攻前先要炮火打击,然后发起冲击,我们首先就得防敌人炮火打击,然后反击敌人的冲锋。如果没有常规的套路和程序,作战行动就难以进行,军事思维也没有办法按照常规和程序进行。但是军事谋略思维除了按照常规进行,还必须经常打破军事常规。这里所说的军事常规,既有一般的程序、步骤,也有一般的方法和用兵原则,还有敌人的思维定势等方面。例如抗日战争中,刘伯承指挥的七亘村伏击战,第一次是常规思维,遵循的是出其不意原则,日军后勤运输队没有想到而中了埋伏。几天后刘伯承又指挥八路军在同样的地点打了同一股日军的伏击,这次的军事谋略思维就是打破兵法原则的常规了。因为兵家强调用兵不复,但刘伯承偏偏在同一地点针对同一对手,用了同样的伏击战法。再例如红军长征中夺取泸定桥的战斗,敌军知道红军北上肯定要夺取泸定桥,但敌人推算我军行军速度,认为红军至少要几天之后才能到达。而毛泽东要求红军一昼夜就要夺取泸定桥。红军一昼夜要走二百多里地,几乎全是山路,按常规来看,红军几乎不可能做到。但红军却做到了,这就出敌意外,所以红军一举夺取了泸定桥,为红军开辟了渡过大渡河的通道。这就是打破了行军速度的常规运用谋略。

  第三,要打破自己的用兵常规。指挥员长期作战,一般会形成独特的用兵特点,呈现出一定的军事谋略思维规律。如果对手掌握了你的用兵特点,就会根据你的特点推算出你的计谋。所以高明的指挥员,军事谋略思维还要善于打破自己的用兵常规来运筹计谋。如诸葛亮一生谨慎有余冒险不足,但是却偶尔摆了一个空城等着司马懿。司马懿知道诸葛一生谨慎,摆了个空城明明是要我中埋伏,我偏偏就不上你的当。结果司马懿没有想到,诸葛亮是没有办法干脆搞个空城吓唬他,司马懿按照诸葛亮用兵的习惯推测,必然就中计了。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 杨新


C2


如何加入学会

注册学会会员:

个人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个人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在线进行支付宝缴纳会费。

单位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单位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缴纳会费。


长按下方学会二维码,关注学会微信


来源:c2_china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wOTExMQ==&mid=2655614211&idx=5&sn=6d96b88eb912e79617f63c2a982cfa7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