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全国人大代表李清泉:深大筹划在香港建立校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04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李清泉建议深圳在探索办学自主权方面要勇于做“特区”,内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要“双向流动”



制图:肖莎


三月的荔园,勒杜鹃花开如火,姹紫嫣红的苞片争相开放,作为深圳市市花,在深圳大学亦随处可见。勒杜鹃的热情、坚韧不拔,也似深大“闯”与“创”的作风。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深大与深圳几乎同步诞生,共同成长。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深圳大学面临新的时代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大学、标杆大学。


如何在“双区”的蓝图上跑出高教教育的“深圳速度”?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在启程北京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将继续为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议题积极发声。他建议深圳在探索办学自主权方面要勇于做“特区”,同时他也建议,内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要“双向流动”,而深大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筹划在香港设立校区。


深大筹划在香港建立校区

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地区,没有之一!”李清泉说,香港高校纷纷在内地设立办学机构。目前,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办学并快速发展外,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香港理工大学在佛山、香港公开大学在肇庆、香港大学在深圳等校区也正在建设或筹备建设当中。 


“这样对促进双方的交流很有意义,但这只是单向的,香港的青年学生从中获益不多。”李清泉认为,香港在高等教育领域不能只“输出”不“输入”。他建议,应当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框架下,积极推动内地和香港高等教育更高水平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一个重要建议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内地高校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这有利于打造内地高校引进国际人才新通道,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有利于把内地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在香港转化,服务香港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有人先行先试。”


毫无疑问,秉持着深圳特区敢为人先的城市品格,深大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清泉说,深大正在研究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可以发挥深圳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就近为香港青年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发展的课程,解决港澳青年面临的系列困难的途径,直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深港青年共同学习和深入交往,有利于港澳青年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港澳青年就近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客观上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深圳大学是内地距离香港最近的综合性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有200多名港籍学生在深大就读,还有超过1万名深大校友在香港工作,深圳大学也与香港多所大学都建立了合作的关系。”深大香港校区的想法在李清泉看来,是“双赢”的。他认为,一旦落实,将有力推动深港高等教育双向的交流和互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

落实和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值得关注的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任务,扩大办学自主权推动深圳本土高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具有特殊意义。李清泉表示:“扩大在深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创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内在需要。”


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中,李清泉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出台有力措施,支持深圳尽快开展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试点试验示范,加强对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制化制度化支持。“深圳大学去年总的科研经费超过了15亿元,我们有近400名博士生导师,但受到名额的限制,去年招收的博士生只有170多名。这其实是一种浪费。”


李清泉坦言,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圳是一个“后起步者”。如果不能获得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持,就容易出现高等教育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窘境。“博士生招生名额受限只是一个例证,说明深圳的高校需要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李清泉呼吁,深圳应该在探索办学自主权方面,承担起先行示范区的应有责任。


以何种方式赋予深圳高校哪些自主权?



 李清泉建议,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高校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办学自主权,如赋予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推动研究生招生计划与招生录取方式改革试点、支持扩大本科推免生比例、优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审批程序等;建议以制度化方式,给予深圳高校充分改革探索的空间,如制定《深圳大学条例》等地方性单行条例,落实和拓展高校办学自主权,并推动高校通过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结合的方式,保障办学自主权的有效实施。


服务城市“以贡献求发展”

跑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大加速度”


深圳大学从它建校之初,一直在探索改革开放的道路,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教育改革的亲历者,深圳大学见证改革开放的同时更受益于改革开放。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大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与目标。


“前30多年我们过的比较悠闲,如今深圳高等教育已是多元化发展,深大的未来,不仅靠的是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为深圳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李清泉认为,“学校的发展不能脱离城市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一定在贡献当中来求得自己发展的机会。”


李清泉表示,深大的“十四五”时期将聚焦在大数据计算理论、核技术安全、深空深地深海、未来城市、人工智能、光电与凝聚态、生命健康、新型材料等领域,凝练一批大跨度研究领域,培育一批高峰学科,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


李清泉透露,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全面布局,创建深圳大学十大湾区研究院(已建立5个湾区研究院,目前正在筹建5家)。同时,在深圳所有区成立了综合性集约式科研转化平台。深圳还要着力加强学科布局,为双区建设提供“双创”新动能。学科布局主动对接深圳产业发展需求。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学科与腾讯、华为、大疆、迈瑞等世界一流企业深度合作,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已进入国内第一方阵,稳步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深大未来将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加快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和新师范建设,推动学科高峰加速崛起。


李清泉希望能在学科建设上实现“从高原到高峰”,打造一批在国内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学科,为城市的发展作贡献。而本着这样的思路,未来深大会在学科建设上有所调整和侧重,与兄弟高校错峰发展,跑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大加速度”!


END



文章转自:羊城晚报客户端;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梁泽铭;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沈婷婷;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磊

编辑:张永超

初审:齐   阳

审核:彭震中


来源:csgpc-cssmg 中国测绘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A2MzYxMg==&mid=2650092050&idx=3&sn=fb47df22181a534306351c0db95ec198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