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陆建华:移动网络架构面临挑战,会从5G到无G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1-25

来源: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互联网大事件#11月20日午间消息,在今日世界5G大会“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陆建华发表《5G发展引发的若干基础研究布局思考》的演讲。


陆建华表示,现有通信方法在利用系统结构信息与处理大流量数据时受到限制,5G持续性还是面临略微严峻的挑战,需要科技界广大的科学家、工程师坐下来冷静的思考。




他指出,目前的发展思路基本上是从链路到网络,规模是能换能力的。但规模能换能力遇到的瓶颈很大,移动蜂窝架构碰到技术墙,蜂窝基站的半径越来越小,“现在蜂窝基站之间的距离大概百米左右,恐怕没法再小了。”他说,蜂窝本身也会碰到容量的极限。




另外就是安全非常的被动,现在攻击增长率已经超过了业务的增长率,恶意机器流量占比也过半。再有就是利润的边际效应,中国移动也出现下降,今年的情况可能还要再差一些。


“所以说,规模能换能力这个思维是要改的,否则它会制约移动网络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目标一定是面向网络信息体系的建设,要减少整个系统熵,不是现在拼命的去争相网络带宽增加系统。”陆建华说。


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研究移动网络时代的新架构,比如天地一体化创新网络。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按需覆盖新模式,将空间资源聚焦至动态适应业务,从而适应业务时空尺度的不均匀性,大幅度提升资源利用率;未来也从5G走到无G,将来靠软件升级、靠模型中心组织形成新的代际,制成未来丰富的应用。这个时代也很快会到来。


其次是移动网络安全新机制。如果把互联网比作是人的胃,移动网络比作人的口,病毒现在都是从口上直接就进去了,显然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有没有可能把安全也移到安全网络。这时候移动网络要研究它的内生安全问题。


还有共建共享。通过O-RAN联盟打造“新四化”接入网:无线网接口标准化开放化,软件开源化,硬件白盒化、网络智能化。从根本上解决共建共享的机制问题。


笔者认为,5G将加速智能互联的发展,为人类生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赋予强大动力。


本文来源:科技观察猿


投稿邮箱:liuyali@c2.org.cn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免费订阅





C2

如何加入学会

注册学会会员:

个人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个人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在线进行支付宝缴纳会费。

单位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单位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缴纳会费。


近期活动:


11月23日-24日

西安

2019年度数据链技术学术会议


12月7日-9日

北京

第三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总决赛暨中国国防教育学年会


12月14日

北京

2019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暨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委会成立大会


2020年1月3日

北京

未来陆军建设发展研讨会暨院士专家新春座谈会


长按下方学会二维码,关注学会微信









来源:c2_china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wOTExMQ==&mid=2655590812&idx=3&sn=cfc9e623c9bba67a67eeedeb3d8f8183&chksm=8b9bbb04bcec3212ccc5852a902c7addd7a97f95b31ca7a3dd0f9580f0873a653649f85482c8#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5G 陆建华 架构 移动网络 科技新闻 5g通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