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在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对鱼的致毒途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06

来源:农环视界

wt_a52332021006232134_e189bd.jpg

吡唑醚菌酯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全球第一大类杀菌剂)中的第二大品种,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具有突出的防治效果,但是由于其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剧毒,限制了其在水稻上的登记和使用。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类杀菌剂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侧重于原药在低剂量下对鱼类的组织形态、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影响,而未见其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致毒途径及靶器官等毒性机制方面的报道。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慕卫教授团队通过对比常规水溶暴露、头部区域施药、躯干浸药、含毒饲料喂食等染毒方式下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的毒性差异及富集、代谢规律,发现吡唑醚菌酯主要经呼吸系统进入鱼体;通过对比水溶暴露和静脉注射处理后吡唑醚菌酯对心脏、鳃组织、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及线粒体功能损伤差异,发现鳃是受损最严重的器官。初步研究表明,减少吡唑醚菌酯与鳃组织的接触可有效降低其对鱼的毒性,该结果对于开发有效阻断致毒途径的降毒产品,调控高风险农药的活性/毒性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21年2月27日,部分成果以“Comparative toxicity of multiple exposure routes of pyraclostrobin in adult zebrafish (Danio rerio)”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wt_a62302021036232134_ecccf1.jpg

图1 不同染毒方式下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的毒性差异及器官损伤差异

山东农业大学为此项研究的唯一通讯单位,慕卫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学屏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系刘峰教授和李北兴副教授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463; 32001953)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ZR2020QC138)项目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101024X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zM0MjI1NQ==&mid=2247492993&idx=1&sn=ba8741a98dc7e8ae845e2dd2cdce961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杀菌剂 吡唑醚菌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