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他出身望族,与前总理李鹏同届留苏,国标舞跳得难以超越,却终其一生为“让所有人吃饱”奋斗着

他出身望族,与前总理李鹏同届留苏,国标舞跳得难以超越,却终其一生为“让所有人吃饱”奋斗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8-02

他出身常州望族,与瞿秋白是乡党;他与前总理李鹏同届留苏,在莫斯科大学听过毛泽东那著名的演讲:“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


说经历,他是留苏的博士;论贡献,他连任十多年大学校长,获奖无数,桃李满天下,弟子遍五洲;论学术,他是院士、一级教授;论风度,他英语、俄语水平一流,国标舞跳得难有同仁和学生超越……


岁月动荡中,他为了“让每个人都吃饱、吃好”这个朴素而伟大的梦想,奋斗了一生……


他,就是国际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刘大钧先生


1.jpg

刘大钧


1926年7月2日,刘大钧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殷实的家庭和良好的家风,让他拥有了一个较为幸福的童年生活。他自幼跟随祖父辨音识字,刚满5岁就被送至武进县织机坊小学读书,四年级后转入武进县立武阳小学。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武阳小学遭遇敌机轰炸,学校不得已关闭,刘大钧被迫辍学,随家人辗转漂流。


几经周折,刘大钧考入上海私立齐鲁小学,毕业后又顺利考入上海晓光中学。不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始大规模入侵租界区,晓光中学被迫解散,刘大钧再次辍学。


战争让人迅速成长、成熟,刘大钧明白,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抓紧一切机会发奋读书,立志做出一番事业!1944年,刘大钧作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弃艺从农!因为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认识到,农业关系着国计民生,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是最能直接改变国家和百姓命运的途径!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大钧考入当时全国著名的金陵大学农学院,这是刘大钧学术成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为他后来成为中国小麦育种大家奠定了基础。受教于靳自重、王绶和章锡昌教授,他发愤勤勉,如饥似渴地汲取农学营养,积累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培植了严谨执着的学术品格。金陵大学的塑造,让刘大钧立下了一生从农的抱负!


2.jpg

1957年,刘大钧在苏联莫斯科留学期间留影


此后几年,刘大钧的人生跟开了挂一样,金陵大学一毕业就留校做靳自重的助教,1955年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进修,一年后正式转为研究生,专攻小麦遗传育种,政治上也不甘落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五年的留苏生涯,刘大钧学术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准备回国大展身手!


然而上世纪60年代的科研路,注定布满荆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外界的风云动荡没能阻挡刘大钧的科研步伐,他和同事们小心翼翼地在风暴空隙中,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辐射育种试验,历经整整14年,终于成功选育出了高产小麦“宁麦3号”!


“宁麦3号”成为上世纪8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产小麦,仅据1981~1985年的不完全统计,5年间就为国家累计增产小麦10亿多斤,为农民增收1.5亿元!让所有人都吃饱,这是刘大钧从未放弃的理想!


到了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新时代的开启,让刘大钧在科研路上越走越快。南京农学院刚一复校,他就在一穷二白之中,从无到有建立了细胞遗传实验室,组织了一支团结、精干的队伍,在小麦育种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


他带着团队,在国内最早引进并研究簇毛麦,在国际上最早发现簇毛麦对白粉病的高抗性,又最早发现鹅观草和纤毛鹅观草对赤霉病的高抗性;他创造性地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培育多种、多个优质抗病种质材料,特别是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已作为克服该病抗性丧失威胁的一个重要新种质,被美、英、德、澳、墨等国以及国内共50余家单位采用。


3.jpg

1984年,刘大钧(左二)与我国著名农学家金善宝(左三)合影


在外源种质导入小麦研究上不断取得的突破,让刘大钧在上世纪80年代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1991年,刘大钧因年龄原因,卸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一职。学校行政职务事务的减少,让他欢欣鼓舞,干劲十足,他对学生们说:“终于又回到田里来了!”


1999年,刘大钧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并没有功成身退吃老本,也没有因年事已高而抛下工作去休养,他心中那团追求科学真理的火焰依旧燃烧得很旺盛,年近80岁还亲自去云南考察!他坚信,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心就能一直走下去!


4.jpg

刘大钧(右二)与同事、学生在学校的江浦农场试验田察看麦情


他一直保有宽广的学术视野,二十年前表观遗传学刚在国内出现时,他就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鼓励学生在这方面大胆尝试,直到如今表观遗传学仍是一个前沿热点!


刘大钧常说:“我以学生为荣。”他定下规矩,但凡学生毕业,必要骑车、远足、郊游、野餐、送行,地点总选在栖霞山、中山陵、紫霞湖、珍珠泉;他穿运动装,骑变速车,与弟子们比赛登坡。


2005年7月,刘大钧病倒了,他无法再战斗在我国小麦育种一线岗位上,但他培养的学生足迹遍布五洲,他们都传承了老师的赤子之心,为那个“让每个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好”的梦想不断拼搏。2016年8月22日,刘大钧与世长辞,享年91岁。而他为麦穗忙碌的一生,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来源:《中国科学报》印刻缩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