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春季少阳生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要当心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22

来源:中医药会员之家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冯瑶 邹冲


大地回春,阳气生发,生机盎然。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季也是高血压疾病的高发时期。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气温冷热不定,极易导致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和工作中压力增长,再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久坐,运动较少,抽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中青年人(35~55岁)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多。


 高血压会慢慢破坏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是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很多高血压患者疏于管理甚至不重视,拖到病情加重才就医,但这时往往已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甚至发生中风、心梗,导致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中青年高血压病养生保健,运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尤为重要。


中医治疗优势独特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高血压病重点研究室主任、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提出,“肝肾阴虚、肝阳(火)亢盛”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及相关代谢障碍的主要病理机制。高血压病的形成与阴阳失衡有关。《临证指南》中说道:“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黄帝内经·素问》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阳互根互用,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年龄低于40岁的中青年人,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容易肝阳上亢、气血失调,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情绪恼怒则加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过四旬者如失于调摄,不知持满,则阴精亏虚,虚阳上亢,症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方祝元认为应该用平肝息风、育阴潜阳法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改善代谢紊乱。对于早中期或者有一些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中医药治疗能够减缓高血压的进程,缓解临床症状,减缓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有独特的优势。


重视春季保健


 中医的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等观念,对现今忙碌的中青年是很好的养生指导。《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四时气象本于天,摄养之法用于人,有助于中青年高血压的防治,有助于延缓和控制靶器官的损害。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相应的人体阴阳也在发生着变化。经过秋冬的肃降与封藏,由阳收阴盛向着阳升阴降转化。春气生发为阳中之少阳,类之于五脏,与肝相应。《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肝为“刚脏”之说,人体肝气此时处于升发状态,易于升发太过,或抑郁而上逆,致气血并逆于上,阳气变动发而为风,症同高血压者。所以每年春季为高血压好发时节。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养肝体之阴,疏肝气之阳”是这一时期养生的要点。


畅情志


早春高血压患者保健可“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建议多接触拥抱大自然,到户外活动。


放松心情,怡情悦志。春天肝气易郁结,建议心情要放缓勿让肝气郁结,适合听一些心旷神怡的古典音乐,如《春江花月夜》等,能促进体内气机的上升宣发。


适当自我按摩。建议长按两个穴位,颈部的风池穴和足底的涌泉穴。这两个穴位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可起到缓解作用。


慎起居


作息有规律是稳定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高血压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并制订出生活时间表,即使是节假日亲朋好友来做客也不能打乱自己的“生物钟”节律,不要因为工作、社交活动、家庭琐事等随便破坏正常的作息时间。


工作与休息要交替进行,应做到劳逸有度。避免过于劳累,体力劳动之后应注意充分休息,而脑力劳动之后应注意精神松弛,劳逸结合。


坚持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如打打太极拳,做做家务劳动等),但活动量要适度,每次活动都不要太累,避免久行、久立、久坐及久卧。


病情较重的高血压患者,行动应缓慢,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弯腰、起立、起床,都要缓慢进行,上下楼梯、进出汽车时要防止踩空跌倒发生脑血管意外。


保持大便通畅,忌大便用力及长时间蹲厕,以免血压急骤升高而致脑卒中等;同时,应尽量不用蹲坑,而使用坐式如厕。


高血压患者看电视、手机、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宜看情节惊险的电视节目及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并发心脏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应该格外注意情绪不能波动太大。


注意春天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由于忽冷忽热而造成血压不稳定。外出旅游距离不宜太远,日程安排不宜过紧。


善食疗 


早春,春寒料峭,以补为主,以通为要。建议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虾等,春夏养阳,可辅以辛温的佐料如生姜、葱、蒜等,从而达到温通阳气的作用。


仲春温差较大,骤冷骤热,血压容易骤然升高,以清补为主。建议吃一些春天特有的食物,如菊花脑、枸杞头、韭菜、香椿等。


晚春时节,天气逐渐转暖,气候偏温热,此时高血压患者饮食的总原则是食物不能太温太燥,建议以清淡为主。选择低盐、低脂、含钾食物,避免油腻。尽量少吃腌制品如腌菜、腌肉、腌蛋等。特别要严格控制盐分的摄入,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要超过6克。 


特别提示:


更多学术计划、科技奖励和抗疫亮点等资讯可在本公众号首页【会员服务】-【特色亮点】栏目中及时获取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cacmhyfamily 中医药会员之家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ODIwODExMw==&mid=2650343212&idx=2&sn=a2a1d2493853cc14af36fcc6aad897fe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