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今日科技话题:豆科植物、造血干细胞分化、“臭大姐”、鱼类肌肉组织、人囊胚样结构、穿上塑料袋

今日科技话题:豆科植物、造血干细胞分化、“臭大姐”、鱼类肌肉组织、人囊胚样结构、穿上塑料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23

来源:渭南科普

1

科研人员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幸存“密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月2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团队在豆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得以幸存并繁衍成为被子植物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的“密码”。


豆科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约765属近20000种,贡献全球27%的作物产量。研究显示,豆科的祖先起源于大约距今6700万年前,即“恐龙大灭绝”时期。这一时期,包括裸子和蕨类植物等在内的大约五分之三的物种发生灭绝,豆科却得以幸存。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固氮效率最高、固氮量最大的生物固氮系统,每年可以固定17.2×107吨氮元素。


——中国新闻网


2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造血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工作的?日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教授金丽华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细胞自噬调节薄层细胞分化的理论,为细胞自噬与细胞免疫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揭示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造血干细胞通过调节自我更新和分化来维持造血系统稳态,过程中受多种内在和外在信号途径的调控。造血系统分化程序失调或功能紊乱,将影响个体生长发育,并诱发多种疾病。


——新华网


3

恐龙时代“臭大姐”竟然长巨角 我国科学家发现亿年前昆虫新物种




封存着亿万年前“臭大姐”的一枚琥珀,3月20日在北京石探记博物馆亮相。巨大的角,纤细的身体,形成强烈反差——琥珀里这只长相“怪异”的生物,是人类目前发现的触角比例最大的一类昆虫,被科学家称为大角蝽。蝽,也就是我国北方俗称的“臭大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睿博士介绍,这枚琥珀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形成年代为大约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琥珀里封存的是大角蝽幼虫,具有夸张而又精美的叶状扩展触角,可接收更多的化学信号,增强对潜在寄主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感觉功能。


——新华网


4

新西兰研究人员在海洋鱼类肌肉组织中发现微塑料



新西兰国家水事和大气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在新西兰周边海域采样的鱼类中,不仅鱼类内脏中有微塑料,甚至肌肉组织中也发现了微塑料成分。


这项研究显示,鱼类吞食微塑料后,肠道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影响鱼类消化系统等功能,最终可能影响其生存,损害程度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新华网


5

科学家首次制造出人囊胚样结构


▲ 在人类发育的第7或第8天,囊胚会植入子宫壁。  图片来源:Lennart Nilsson, TT/SPL



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体外构建出完整的人囊胚样结构。北京时间3月18日发表于《自然》的两项研究,首次报道了实验室构建的完整人囊胚样结构——类似于早期人类胚胎的结构。这些实验的目标是获得对人类早期发育的重要见解,找到预防流产、出生缺陷以及治疗生育问题的新方法。


——《中国科学报》


6

穿上塑料袋也能很凉快


▲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已经开发出聚乙烯自冷织物。图片来源:Svetlana Boriskina



你知道吗,穿在身上的衣服可能是个大污染源。这让你正像二氧化碳一样对气候变暖推波助澜。怎么办?科学家建议把“塑料袋”穿上身。


近日刊登于《自然—可持续性》期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考虑未来可能成为面料的材料时,科学家忽略了一个有潜力的选择:聚乙烯。作为保鲜膜和购物袋使用的材料,聚乙烯无法吸水,这种防渗化性一直是其作为可穿戴纺织品的主要障碍。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已经突破障碍,将聚乙烯纺成纤维和纱线,并将这些纱线织成丝绸般轻薄的织物。


——《中国科学报》




来源:今日科协

来源:wnskx123 渭南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A4MjU2Nw==&mid=2650938637&idx=2&sn=ddb29769190b6edabc4ce540808442bf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