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灵防“抑”也很重要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23

来源:菰城科普

小孩每天也没什么压力,有什么可抑郁的?

孩子叛逆期,说两句就跟家里嚷嚷,反了他了!

现在学生生活、学习条件这么好,反而不能吃苦了,动不动就抑郁,就是矫情。

就是,一般放着不理,几天就好了。

类似的对话您可能听过吧?但您知道吗?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哦!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到2.1%。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半数青少年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在青少年阶段(12-18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中高中学生最低,初三学生次之。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 17 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来看一个真实事件

2019年年底,一篇石家庄13岁女孩因学业压力大患上抑郁症,吞食100多颗药片自杀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发一个月前女孩出现抑郁症状

确诊后住院治疗

11月25日,记者来到河北省第三医院,在这里见到了小美的父母。事情发生后,两人无法入睡,面容憔悴。“我现在都不敢回家,一回到家,觉得家里到处都是女儿的影子,”小美的父亲蒋先生一脸悲伤的对记者说。

蒋先生告诉记者,小美曾经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她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因为性格开朗,老师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就算是去上个课外辅导班,老师也喜欢她喜欢得不得了。”而在家里,小美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好,“她有时候都不管我叫爸爸,就叫‘老蒋’。”

在一个多月前,小美出现了抑郁症症状。“孩子变得不爱说话了,整天不高兴,经常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蒋先生认为,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症状,和上初中之后学习压力变大有关。

“上初中后孩子的成绩仍是不错的,但是学习压力很大。孩子在小学时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是上了初中后,因为功课紧张,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经常晚上11点才能结束学习,早晨还要早早起床去上学。睡眠不足导致孩子产生了头疼等症状。而且孩子总感觉看不到希望,刚上初中就这样,中学还有六年呢。”

小美上的是重点班,她曾经对父亲说过想要转班,但是父亲劝她坚持坚持。“现在想起来,我是害了孩子啊。”蒋先生有些懊悔地说。

发现女儿的异样后,蒋先生夫妇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了检查,确诊了抑郁症。之后小美入院接受治疗。

“住院治疗的这一个星期,孩子的情绪看上去好了不少。”出院后,小美又在家里休息了一周,看到孩子的情况出现了好转,蒋先生夫妇开心不已,便和小美商量去上学。“当时孩子也没有表现出异议,我还以为孩子已经恢复了。”蒋先生有些懊悔地对记者说。

上学前一晚

女孩吞下一百余颗药片轻生





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为何抑郁症频发

0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是由于童年创伤、不良家庭关系或者父母教养方式问题而造成的。

有研究表明,成长于不良家庭关系和家庭环境中的中学生表现出较多的抑郁症状。

此外,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抑郁情绪也有重要影响。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状。

02

学业压力过大

2019年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60.4%的儿童参与课外班,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8.30%。作业多、课外班多、睡眠不足几乎成了中学生的常态。再加上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如此“高压”之下,孩子产生情绪问题在所难免。

03

同学关系不良

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良好的同学关系对于其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同学相处过程中,有共同的发展任务,交流和沟通可以给他们归属感、安全感和力量。当遇到挫折时,和谐稳定的同伴关系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安慰与帮助,能够消除个体的孤独感,有效地避免抑郁情绪的产生和恶化。

相反地,同伴关系较差的青少年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青少年相比,更易患抑郁症。

作为家长如何应对

02

尝试与孩子做朋友


要多和孩子保持沟通,并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所说的一切,确保孩子愿意谈论任何事情。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坚定地表达出家长会给予支持,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要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情绪,接受其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无助就能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来源:guchengkepu 菰城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QxMzg1Mw==&mid=2649826845&idx=2&sn=e5470016d56fbee301afba92183f26f6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