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机毫米波可致失明?会影响天气预报?忽悠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2-04

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人红是非多”,如今5G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很多关于5G的谣言让人真假难辨。


近期网传“5G手机运用毫米波可导致失明”的消息,更是让人对5G手机安全问题产生担忧。最新一期的“科学”流言榜已经对此进行了辟谣——“失明说”不成立。另外,还有很多关于5G的谣言,看看这些谣言有几个把你忽悠了。



流言:5G载频是毫米波段,毫米波对眼睛伤害很大,可导致黄斑变形甚至失明。


真相:毫米波指的是波长在1-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对应的是30GHz-300GHz之间的无线电频谱。而我国三大运营商5G通信运用的是中低频,频段在3Ghz-6Ghz之间,属于厘米波段。


关于手机电磁波产生热能的问题,业界早有评判标准,通常用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来表示,即电磁波能量吸收比。以6分钟计时,规定每公斤脑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量不能超过一定标准,这个辐射量也包括电磁波的热效应。美国的标准是1.6W/Kg,而欧洲则是2.0W/kg。SAR值越大,表示对人体影响越大。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2.0W/kg的标准,超过此数值,是不允许入市销售的。实验数据表明,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手机,以及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手机,SAR值均远低于2.0W/kg的国家标准,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流言中提到的“黄斑变形”也不准确,这种疾病的准确名称是“黄斑变性”,是老年人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在临床中,由于用眼不当导致黄斑损伤,只有登山者爬雪山不戴护目镜等极端条件下才可能出现。


流言:5G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


真相:天气预报是超级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理论和计算模型的适用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等都会影响结果,但这和5G电磁波信号没有什么关系。


反而因为5G,将来可能设置更多的传感器,使得数据的采集更加丰富完善,从而推动天气预报更加准确。



流言:5G将取代WiFi。


真相:5G与wifi不是互相取代的问题,而是各有优势和适用性。


WiFi的原理是把有线互联网转变为无线网络,目前有线互联网主要采用光纤光缆,由于光传输速度更快(光网络中光子器件与芯片的信息处理速度比无线网络中电子器件的信息处理速度快),因此光传输网比无线通信网更有速度优势,目前的光通信网络已经向600Gb/s迈进,因此还是远高于5G传输速率的。5G与wifi不是互相取代的问题,而是各有优势和适用性。



流言:苹果系统可以直接用5G,安卓就得换手机。


真相:这个说法比较模糊,要想用上5G网络,就得用5G手机,既然换了手机,那么相应的操作系统也就会更换。


一般新的手机和系统可以往下兼容,即5G手机可以用4G网络,反之4G手机想用上5G网络则不可行,无论对苹果和安卓的系统都一样。


流言:5G手机功耗大,用5个小时就没电了。


真相:随着手机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芯片耗电量越来越多是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手机的电池技术、电源管理能力等也是不断进步的,5G手机的待机时间和使用时间不会少于目前的4G手机的情况。


流言:5G是一场革命,要完全取代4G,4G手机不能用了。


真相:5G是一场革命不错,但5G的到来并不意味着4G的“下岗”,正如4G时代也是2G/3G/4G并存一样。

5G时代,不仅4G手机可以用,其他3G、2G手机也可以继续连网,只不过很多5G的特性和应用无法使用而已。


总之,5G作为一种变革性移动通信技术,它使得人类的通信方式跃升到万物互联时代。但是,5G信号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普通的电磁波信号,大家不用恐慌。


(来源:央广科技,综合自北京青年报、腾讯新闻)


来源:cieinfo 中国电子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gwMjkyNw==&mid=2657301776&idx=3&sn=4cf03f54f907d396fd37f978b4d3ad21&chksm=8418f6d0b36f7fc66445686f5bd4aaed9d0e462f236f6f7c01c1a43eef531bb34fe1750231c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5G 5g网络 通信 科技新闻 5g通信 华为5g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