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远洋科考归来历时138天取得三项科考成果

科技工作者之家

1 / 1

“历时138天,航程近30000公里,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务,于今日凯旋,满载着海洋地质调查丰硕成果,返抵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海洋六号”科考船,历时138天取得三项科考成果。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表示,“海洋六号”科考船自2018年6月27日从广州启航,在西太平洋实施了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马”号ROV调查、深海浅钻、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试验、深海摄像、温盐深测量、锚系调查、地质拖网和重力柱取样等一系列工作。科考航次成果丰硕,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调查、深海地质环境考察、深海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及海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继续履行了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义务,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开展了资源调查,查明了合同区30多个区块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状况,在详细勘探区块首次获取厚度超过30厘米的巨厚型板状富钴结壳样品,对该区块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同时,首次在合同区海山板状富钴结壳之上发现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

二是科技创新驱动深海探测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基于“海马”号ROV作业平台,集高清视像、高频声学探测和多种取样工具为一体的富钴结壳原位精细探测技术方法体系;成功完成我国首台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海试,初步实现了海底富钴结壳的规模采集;首次实现了富钴结壳高频声学厚度剖面连续探测,获取了富钴结壳及其不同类型基岩的声学物性参数;利用“三点激光”系统,实现对海底摄像在线视频资料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解释。

三是成功获取了西太平洋航路沿线的海洋微塑料样品,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监测海域海洋微塑料的数量、种类、组成和粒径等污染特征,为我国深度参与海洋塑料垃圾国际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叶建良指出, “海洋六号”科考船自2009年入列,先后赴南海、太平洋、南极海域开展多个航次深海地质、大洋与极地科学考察航次任务,积累了全海域科学考察及航行保障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国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能力。


内容来源:中国地质学会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geosociety.org.cn/?category=bmV3cw==&page=3&catiegodry=NzkxMQ==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海洋 我国 深海 调查 地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