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路地铁站地底“暗藏乾坤”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4-12

地铁曹杨路站集中了3号线、4号线、11号线三条线路,是客流量非常大,业务非常繁忙的一个站点。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曹杨路地铁站的地底,有广阔的一片区域,这里是地铁车辆司机的实训室,同样也是上海地铁二运“余长泓乘务技术创新工作室”的所在地。近日,该创新工作室被评为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


作为领头人,余长泓带着记者深入地底,揭秘实训室的运作以及多年来如何保持有责事故零发生。


覆盖4条线路11种车型

前去探访的那天,早高峰刚过,余长泓和记者在11号线的地下入口处进入了站台,在地下站台的右侧,印着两行不大的字,“余长泓乘务技术创新工作室”以及“电动列车驾驶员实训室”,如果乘客平日里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两块牌子,也不会知道这背后暗藏的乾坤。

进入实训室,一长排11道门一字展开,每一扇门里,都是一台模拟列车操作台。从最早的2号线02A01型到最新的02A05,覆盖了4条线路的11种车型。

余长泓说,自己刚工作时,开的车型便是02A01型,这可以说是元老车了,对他而言是充满感情的。“而这台最新的02A05,还有个故事,这台模拟机的上线时间甚至比实车使用还要早,也就是说,司机在模拟操作台练好,就是无缝链接上最新的实车了。”

2018年至今有责事故为零

余长泓对记者透露,自己所在的二运一直在探索如何避免以及快速排除列车运行故障。“我们有一个3+3的处置原则,也就是说需要司机在6分钟内先行处置发生的故障问题。”2018年之前,对于列车故障的处置并不能令人满意。余长泓坦言,整个团队也是不断思考,终于在2018年上线了“列车应急处置助手”APP。

打开这个APP,记者发现,各种可能出现的技术错误、硬件故障等都被标注清晰,并随后注有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APP使用后,二运的有责事故数保持在了“0”,这也让余长泓和他的团队倍感自豪。


充分利用低谷时段司机培训量指数级增加

余长泓随后带记者前往曹杨路站的员工交接班处,在那里不只是简单的员工休息和会议的地点,11号线的3台模拟列车操作台也被放在了那里。“在早高峰过去后,我们的司机就会到这里进行模拟事故排除的训练,时间不长,每人不到十分钟,包括我和团队的老师一起会在这里给他们点评。”


从实训室开启后,司机的培训的次数指数级增加,从原本的5000人次一年飙升到16万人次一年。


此外,实训室的二期也在紧张地建造中,余长泓也带着记者去工地转了一圈,在那里,一根完全真实的地铁轨道已经铺设好,未来地铁的工作人员可以处理更多的模拟故障,而场景则是完全真实的,这无疑会大大提升处理故障的经验和速度。


据悉,“余长泓乘务技术创新工作室”在2014年成立后,一直致力于解决“列车故障影响大”、“实训资源有限”与“人员配置不科学”等乘务专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工作室共参与完成近10项重要科研,实现近20项管理与技术类创新,攻克各类技术难题200余次,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多项各级荣誉,累计节约公司各类支出约1.5亿元。

近期重点关注

普陀山观音法界——视频一览,朝阳初升,梵音袅袅

头条 | 《上海土木科技》第四期如约而至,“牛”人、“牛”工程、“牛” Year!

封面︱世界最大天文馆,结构设计暗藏玄机(上)

封面︱世界最大天文馆,结构设计暗藏玄机(下)





声明:除非注明原创或出处,本号文章来源于网络,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进行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对原作者进行感谢。转载请注明。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您点"赞、在看"

让我们活跃起来!


来源:SSCE-SHTM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TQzNTgxMA==&mid=2247497285&idx=3&sn=cc33a0491a5d32b4536e9c09faf429f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