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社融增速下滑不掩实体融资需求,货币政策仍将“稳”字当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4-12

金融数据增速放缓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但不必过于担忧,社融存量增速最大单月降幅可能已经出现,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面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货币政策紧缩可能无济于事,未来货币政策仍将“稳”字当头。

社融增速下滑不必过于担忧

企业融资需求仍然旺盛

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数据显示,3月新增社融3.34万亿,环比多增约1.63万亿,同比少增约1.84万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月末下降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6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

信贷方面,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73万亿元,同比少增1039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是18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3和0.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除新增贷款规模超预期增加外,其他金融数据均不及市场普遍预期,特别是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末大幅下降1个百分点,出乎市场意料。

分析师认为,金融数据增速放缓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但不必过于担忧,社融存量增速最大单月降幅可能已经出现,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3月社融存量增速放缓幅度明显超出贷款余额增速,主要原因是受市场利率高位运行、监管趋严、发行计划安排等因素影响,债券融资和表外融资收缩速度要快于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下担纲“精准滴灌”重任的银行贷款。

从结构看,债券和表外融资下降是拖累社融存量增速的主要因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相比去年同期,表内、表外、直接融资等来源均大幅缩量,特别是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少增约1万亿元。3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净减少41亿元、1791亿元、2297亿元。

其预计,受高基数的影响,未来社会融资规模仍会出现新增同比缩量、存量增速回落的趋势。

CF40青年学者、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去年3月份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货币政策比较宽松,新增社融创下了历史新高,所以今年3月新增社融的大幅回落会带动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走低。但是,“不用过于担忧社融回落的速度。”

他指出,1%可能是之后几个月里最大的单月降幅,一方面是因为去年政府债和信用债的高增长使得去年社融增量创下新高,所以今年社融增量相比于去年才会明显下滑,后期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社融同比降幅也会减少。另一方面,目前经济走势依旧向好,企业的内融资需求还比较旺盛。

从贷款投放数据来看,企业单位贷款增加1.6万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万亿元,为历年同期峰值。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3月企业部门贷款同比少增,主要是由于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规模缩减,今年随着企业恢复常态化生产,应急需求下降,企业短贷和票融合计规模在3月、一季度分别萎缩至去年同期约1/5和1/4的水平,且票据融资连续三个月负增。换个角度看,信贷投放更实。

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高增,表明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继续改善,扩大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依然较高。

居民部门方面,3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6239亿,环比多增2126亿,在基数抬升背景下,同比仍多增1501亿。当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5242亿,环比虽季节性多增7933亿,但同比仅多增98亿。

分析师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长,与商品房销售火热有关。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4.07%,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在3月也明显回升。

居民短贷创单月新高,但同比增长并不明显,一方面显示消费正在修复之中,另一方面也表明监管严查消费贷、经营贷等居民短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期楼市调控信号频频释放,4月8日住建部约谈5城市政府会商房地产工作,三个月内住建部已经约谈13个城市,严控楼市信号明显。

“目前,从高频数据来看的话,3月末至4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回落,预计未来居民中长期贷款有上行压力。”李奇霖说。

他认为,综合来看,3月份的金融数据表现是不错的。“企业信贷结构很好,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顺周期动能目前是还不错的,企业也有加大原材料购买、扩大资本开支等方面的需求,融资需求较为旺盛。”

M1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是进一步拆分的话,M1=M0+企业活期存款,3月份M0下降了5424亿元,而M1上涨了2.26万亿,即企业活期存款上涨了2.8万亿,体现企业的存款在活期化,这也说明目前企业是在加大补库存和扩大资本开支的。

货币政策紧缩无益于缓解输入型通胀

未来仍将“稳”字当头

近期,由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影响得到高度关注。

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座谈会上,部分专家及企业负责人谈到,国家减税降费等政策既实又有效,整个经济和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很大。

同一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我国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同比上涨4.4%,走上28个月以来的新高。

部分观点提出,在美国巨量财政刺激和经济复苏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或将再次上涨,要进一步关注输入性通胀风险。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对国内货币政策可能提前收紧的担忧。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PPI上行属于供给推动型通胀,依靠货币政策紧缩无济于事,目前货币政策难言转向,信贷与货币政策思路都将保持平稳。

CF40青年论坛会员、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在近期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近期PPI的上升属于供给推动性通胀,其结果是伤害我们的企业,并且很难控制。

“稳定物价是不是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我觉得这个逻辑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货币政策紧缩对于输入性通胀没有什么作用。”颜色说。

他指出,结合金稳委所提出的要求,货币政策还应保持稳定。目前来看,短期的货币政策其实是中性偏温和的。在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下,还需要保持利率的相对平稳。预计,下半年对利率、准备金率进行调整的概率较小。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研究员朱鹤认为,如果从核心CPI来看,核心CPI仍然处于低位,中国面临的很可能是通缩压力,而非通胀压力。就业市场的压力并未完全缓解。从最新的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有所放缓,出口、房地产投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在出现明显通胀压力之前,完全没有必要提前做出收紧货币政策的表态甚至操作。央行可以考虑通过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二级市场效率和透明度等,用改革的方式达成防风险的目的。考虑政策是否需要退出,至少应再观察一个季度。

CF40-PIIE中美青年圆桌会议成果显示,2021年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可能是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快的,并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吸引资本回流美国和推动美元升值。保持足够的汇率弹性是应对外资流出,避免被美国“薅羊毛”的最佳方式。

具体来说,美国经济复苏加快会带动美元升值,吸引国际资本重回美国。在此情形下,如果前一阶段获利的外资大量从中国流出,就很可能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动荡,资产价格显著下跌。而只要确保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弹性,能在短时间内充分体现出美元价值的变化,外资继续流出就变得无利可图。

因此,保持足够的汇率弹性,让汇率充分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是应对外资流出,避免被美国“薅羊毛”的最佳方式。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全球领先态势。

央行新闻发布会要点一览

2021年4月12日,人民银行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发布解读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新闻发布会。

谈货币政策:下一步要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谈经营贷款入楼市: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遏制,不仅会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会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希望商业银行不要因为这一问题影响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对于经过必要的、正常的核查程序,确实是因为违法违规活动和银行工作人员无法立即识别的问题,应该也是在我们银行的基层员工和基层行的尽职免责范围之内。

谈碳减排: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相关工作,争取尽快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这一工具正在设计过程当中。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市场化、透明化、国际化原则设计。

谈宏观杠杆率:去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运行不断的恢复,经济增速不断的回升,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势头开始明显的减缓,上升的幅度逐季收窄。

2020年一、二、三三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幅度分别是14、7.2和3.9个百分点,到了第四季度就变为下降1.6个百分点。四季度宏观杠杆率的下降表明实体经济的活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恢复,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明显提升。

未来随着经济向常态回归,内生增长动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灵活、合理适度,预计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平稳。

谈利率: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及时熨平春节前后现金投放、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运行,切实维护了市场流动性稳定。今后,人民银行将继续灵活开展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市场不必过度关注。

谈数字人民币: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根据试点参与各方的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数字人民币技术、业务和政策方案,深入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模式,强化数字人民币通用性和普惠性,完善产品功能和应用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试点地区目前总体让仍然处于试点测试阶段,什么时候正式推出现在还没有时间表。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yNDk4NA==&mid=2686026129&idx=2&sn=c2292a0bb7362e3e8d778a8c5e110bc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货币 数字人民币 金融数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