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栏目|什么是激励士气的军事谋略思维心理艺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5-10


激励士气

  心理瓦解,是对敌方运用军事谋略的军事谋略思维艺术,激励士气,则是针对自己部队运用谋略的思维艺术。激励士气和心理瓦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

  士气,是军队的生命,士气,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士气高,则战斗力强,士气低落,则战斗力差。所以士气是战争胜败非常重要的因素,军事谋略思维,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自己军民的士气,通过激励士气来增强战斗力,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膑强调:“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意思是说:集结军兵准备打仗时,务必要注意激发将士的士气。经过行军再次集合军队时,务必注意军队的训练和提高士气。当军队临近敌军阵地时,务必要注意激励士气。决战日期确定之后,务必让全军将士激发出决一死战的士气。在交战当天,务必要让将士保持高昂的士气。可以看出,孙膑强调在作战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激励士气。

拿破仑强调:“战时,士气与武器成三与一之比。”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了,但也确实说明士气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认为:“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毛泽东则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一口号的基本精神是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发扬我军政治优势,以无产阶级军队所独有的革命精神去压倒敌人,夺取战争的胜利。1947年10月11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各战略区首长,特别指出:“提倡不怕伤亡,连续作战,善于利用两个战役或战斗之间的空隙进行短时休整,善于捕捉战机,经常保持旺盛士气,多打胜仗,每战确保胜利”。

北宋名将狄青通过激励士气平叛的故事,就能充分说明激励士气这一军事谋略思维心理艺术的重要作用。北宋仁宗时期,广原州南蛮(壮族)侬智高率众叛乱,所到之处杀死官民,大肆抢掠,东南各地军民十分害怕。仁宗就派遣枢密副使狄青任宣抚使,率军征讨侬智高。翰林学士曾公亮询问狄青讨伐的策略,狄青开始不肯说,曾公亮坚持问他,狄青才说:“严立军制,严明赏罚罢了。”曾公亮又问:“贼寇的标牌兵几乎不能抵挡,怎么办?”狄青说:“这容易办。标牌兵是步兵,面对骑兵就不能发挥战斗力了。”

看来,讨伐叛军的关键在于激励士气,那狄青是怎么做的呢?他有这样几项措施:

  第一,出征前申明军纪,挑选将士。狄青接受朝廷命令后,有人通过权贵请求跟随狄青出征,狄青对这些求情的人说:“您想要跟随我出征,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何必还要通过他人来说呢?可是侬智高只是个小毛贼,现在派我去征讨,可见情势紧急。跟随我出征的人,如果能杀贼立功,朝廷一定会有重赏,我不敢不替他请功。如果去了却不杀贼立功,那么军法严厉,我也不敢偏私。您还是再想一想吧。”听了狄青这种说法的人都十分害怕,没有人再敢说情请求跟随狄青出征了。狄青所选取的将士,都是狄青平时所称许的,认为可以任用的人,包括杨家将杨文广。

  第二,出征途中杀违反纪律的士兵严明军纪。在出征途中,有士兵在驻地抢了老百姓的菜,立即被狄青处斩示众。当狄青未到的时候,诸将常常败逃,都把这当作很平常的事。到这个时候,主管桂州的崇仪使陈曙、主管英州的供备库使苏缄与贼寇作战,仍像平时一样败逃。狄青到了宾州,将陈曙以及副将、校尉等总共32人都召集来,列举他们的罪行,按军法处斩了他们。于是军中人人激励振奋,都有拼死作战的决心。

第三,撒铜钱利用将士迷信心理激励士气。由于叛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再加上部队一路跋涉,士兵们的士气还是相当低落的。某日狄青大军正好路过一个寺院,于是狄青传令让大家原地休息,他要进去拜神。狄青拜完神,从寺院出来,对士兵们说:“刚才我己经拜过神灵了,我这手中现在有100枚铜币,我将它们全部抛出,如果这些铜币全部正面朝上,那么神灵就会保佑我们大获全胜。”狄青话音刚落,士兵们开始交头接耳,大家都摇头,心想这种打赌肯定会失败的。结果铜钱抛出后,让士兵检查,果然全部铜钱正面朝上。狄青立即让士兵用箭把铜钱钉在地上。大家都认为神灵一定会帮助他们,于是士气大振,迅速平定了叛乱。

后来狄青班师回朝时,路过了当时拜神的寺院,狄青将军告诉大家,铜币的两面都是一样的,全是正面,大家这才明白了狄青将军的苦心,纷纷称赞狄青将军的智慧。

  封建迷信手段,既可以利用来增强军队士气,也可以瓦解军心士气。淮海战役中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国民党的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作战勇猛,外号邱疯子,此人历来很讲迷信。他的部队前些日子驻在商丘。他认为“商丘”和“伤邱”同音,就想着法子离开商丘。逃到陈官庄后,他曾和杜聿明同住在一个四合院中。院内有一棵树,听人说“木”字四周有房子,是个“困”字,眼下正应了被共军困住,因此就叫杜聿明下令把树砍了。但又发现,房子中只剩下人了,又是一个囚字,因而就搬出另住。但是他在淮海战役中,最后还是被解放军击毙了。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渡汝河以勇制胜,也是激励士气非常典型的例子。1947年8月23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大军随第6纵队抵达汝河北岸附近,国民党军队已经把所有的船只都破坏了。24日上午,汝河上空还出现了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在我军先遣部队上空盘旋低飞。12点左右,汝河南岸西边的公路上突然烟尘滚滚,大批国民党军队正在赶来。天刚黑时,刘邓首长已经赶到了汝河边,看到对岸十几公里一片火光,满天通红,是敌军在村庄放火。刘邓首长在一个小村庄召开作战会议,刘伯承分析认为,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已经听到了追击我军的敌人的炮声了,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我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而且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怎么办呢?刘伯承拍着桌子说:“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啊,同志们,明白吗?从现在起,不管白天和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和大炮,我们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敌人的进攻,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只要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够打过去。这次战斗将考验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看你这个党员够不够份量!”邓小平也强调:“我们要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坚决打过去!”

动员会后,几个旅长到部队传达了刘邓首长“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指示,充分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精神,部队很快打过了汝河,刘邓大军强渡汝河仅仅2个小时之后,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就已经追击到了汝河岸边。但是由于我军发扬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精神,国民党几路大军没有能够利用汝河天险和围追堵截阻止住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的步伐。

  这个战例说明,在敌人围追堵截的严峻形势面前,必须激发部队的勇敢作战精神,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胆怯。正如拿破仑所说:“神速和勇敢是战争的灵魂”。假如刘邓首长在时间上稍有拖延、在强渡汝河的决心方面不够坚定,假如没有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作战动员口号,那么强渡汝河战斗就可能失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也就可能失败,从而影响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2014年4月29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在汝河战斗遗址进行两地教学,讨论战斗力标准,可见这个战斗对于当代战争中激发战斗精神的价值。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 杨新

C2


如何加入学会

注册学会会员:

个人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个人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在线进行支付宝缴纳会费。

单位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单位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缴纳会费。


长按下方学会二维码,关注学会微信


来源:c2_china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wOTExMQ==&mid=2655619387&idx=5&sn=6f90517e68e2fa38d0e8ebd128cb0374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