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刷个脸就把钱付了 可这心里却有点没底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5-11

人类在懒惰上的无下限,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原动力。这一略带戏谑却不无道理的话,或许也很好地解释了“人脸识别”技术为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在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了省去跑银行取钱的麻烦,为了免除记忆和输入密码的麻烦,无论是手机上的支付app还是线下商超的自主支付终端,“刷脸”就可以支付成为当下的新趋势。

 

然而,光凭一张脸就能把我的钱转走,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靠。人脸支付安全吗?其安全系数是否足够守住我们的小金库?


图虫创意


01


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已达到极高水准

 

大家所熟知的人脸识别,即基于人脸的身份认证,在实际应用时一般包括了人脸活体检测和人脸验证两个步骤。其中,人脸活体检测用于防止使用照片、视频、模型等各种仿冒手段的非法攻击,人脸识别验证则把经过验证为合法的人脸图像跟本人以前注册登记的面部图像进行一致性判断。


根据实现技术不同,人脸识别可以分为2D人脸识别和3D人脸识别。3D人脸识别采集的人脸数据是三维的,也就是包含了面部深度信息,这可以有效抵御照片、视频这类平面仿冒手段的攻击。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目前人脸识别准确性及安全性已经达到极高层次。其中3D人脸识别以更安全、易使用、无接触等优势,受到了金融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2021年4月9日,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主办的 “人脸识别·金融支付” 创新峰会在上海举办,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探讨了刷脸支付的软硬件创新以及刷脸支付的安全发展。目前国内已建立起人脸支付的行业规范和安全性测试方案,这为人脸支付安全应用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02

 

获取数据越丰富

安全性和精准性越高


电子支付的安全认证方式从“密码”发展到“指纹”、“虹膜”、“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一般说来,身份认证使用的数据越丰富,认证的安全性和精准性越高。目前,线下商超使用的人脸支付方式基本上都属于3D人脸识别技术,因为3D人脸识别可以达到金融级别的安全性要求。


主流 3D人脸识别成像技术有:结构光成像、飞行时间(ToF)成像和双目立体摄像头。其中结构光摄像头的市场化走得最早,但随着 ToF 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商业落地,未来ToF 摄像头在刷脸支付上会大量使用。结构光3D摄像头在进行面部识别的时候,内置的点阵投影仪可以投射出几万个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点到用户脸上,经过算法处理,形成包含颜色、纹理、三维深度等多方面的面部数据,得到更为丰富的数据,因此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和精准性更高。



03

 

人脸支付的未来


正如上面所说, 智能终端的人脸识别技术,尤其是3D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人脸支付要大规模商用还需要解决一些其他问题。除了终端人脸识别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外, 还要考虑网络数据安全、线下支付场景复杂和支付环节流程繁琐带来的用户体验、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后,人脸支付的春天才能到来,我们才能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充分体验到人脸支付的高效与便利。


图虫创意


要指出的是,任何语境下的 “安全”都是相对的,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安全。目前人脸支付大部分都是线下小额支付场景,在进行人脸识别的同时会辅以其它各种技术手段来提升活体检测与人脸比对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比如用户手机号匹配、短信验证、账号信息等。总之,在目前所遇到的线下商超的人脸支付场景下,不管技术上还是流程上,都经过了严谨的设计与大量的测试,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大家不妨积极拥抱新技术,相信大家亲身使用后对人脸支付会有全新的认识!

 

作者 | 曾建军 汉王智远公司 人脸识别技术专家

审核 | 许   芬 北方工业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来源:忻蓓选自“科学辟谣平台”

免责声明:

(一)科普江西公众号以向公众开展公益科学普及为宗旨,无任何商业目的;

(二)科普江西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稿件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或下载使用,必须保留公众号标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来源为科普江西公众号”的稿件,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三)科普江西公众号的内容可能会使用来源于互联网的部分素材、元素,如果您对相关内容的版权问题存有异议,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您对相关内容拥有著作权的证明文件,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来源:kepujx 科普江西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g2OTExNw==&mid=2247503825&idx=1&sn=6c312d57c88133b37ff38f18b5f29d3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