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赐谈潮艺】凹雕沉刻 刀锋强劲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5-21

棉湖木雕粿印欣赏

曾广锡


探寻潮汕民艺,厚植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潮汕地区民俗的时年八节、游神赛会、祭神拜祖等活动历来十分丰富多彩,人们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消灾赐福,在这些民俗活动中作为供品的粿品是必不可少。粿品的种类繁多,有甜粿、酵粿、红桃粿、芋粿、鼠壳粿、朴籽粿、菜头粿、笋粿、马铃薯粿等等,甜咸皆有,不尽相同。上了年岁的家庭妇女都会“做粿”,粿皮包馅料之后,离不开用粿印模的印制,粿做得“雅”,也全靠“雅粿印”。传统的每个粿印模是用木料制成胚,再雕凿凹形,手工操刀精心雕刻吉祥字样和花草纹样,这是潮汕传统木雕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朵小花。然而,在出版的各类介绍潮汕工艺美术的书籍中,却看不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潮汕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享有声誉的“棉湖粿印”,原揭西县工艺厂的这一传统产品,随着时光流逝,己被人们所遗忘了。

日前,翻阅了自己三十余年前的工作记录本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并在棉湖镇的木雕工艺美术师林养武(已故木雕名师林行能之子)家拿到三十年多前的“棉湖粿印”,真的是喜出望外。文中的这七个粿印分别是桃、龟、团、鱼、鼠壳、花果、菜团等,除了鼠壳粿是双印上漆外,其余的都是有柄的,形状各异,深浅不一,都以柯木为料,雕凿成凹形,根据印的深浅再巧施沉雕技艺,左侧两个圆形的“团粿印”呈外宽内窄状,上面“菜团”印模口直径是5厘米、深2.5厘米,自底至外在周边雕刻三层不同的纹样;下面的印模口直径4.8厘米、深4.5厘米,底雕刻朵花,周边线条呈放射状。右侧的花、鱼、龟印雕刻其形状,深度在1.2厘米至1.5厘米。桃印是潮汕地区所有粿印中最常用的一种,很有地方特色,在木板上凹雕出桃形的图案,其中间用沉雕一古篆体“寿”字,周边饰以回形纹,或其他纹样,有主有次,突出民间寓意吉祥长寿的传统主题。雕刻上刀锋强劲,阴线既深又准,圴匀整齐,使每个印出来的粿图案十分清晰,达到“雅粿”的效果。据说“棉湖粿印”的历史悠久,其做粿印的技术是传媳不传女,成为家传谋生的至宝。1956年合作化运动时,棉湖刻印和刻粿印的28人组成棉湖雕刻社,以粿印为主要产品,当年产量8672支,销往潮汕各县和东南亚一些国家。1965年由于粿印的出口量剧增,为扩大生产,吸收了新工人,并大力破除技术保守思想,开展技术交流,以传、帮、带培训新工人,改进工艺技术,增加品种、规格,主要有糕印、桃印、龟印、什锦印等四个品种的124个规格,产量达到46570支,并由汕头外贸公司收购后出口东南亚各国。

在潮汕地区工艺美术行业中,原揭西县工艺厂是唯一专业生产“粿印”的工厂,以纹理清晰的优质柯木为原料,采用传统技法,集棉湖镇能工巧匠历代相传的工艺技术于一体,以精雕细刻、品种齐全,规格多样,造型美观等见长。龟印有四面与单面之分,什锦连条印分粗粒与细粒两大类,桃印也有深与浅之区别,达三十多种不同规格,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不少旅居海外侨胞回乡探亲还专程到厂买“棉湖粿印”,作为馈赠亲友之物。1980年由于木雕粿印受塑料粿印的冲击,产量仅有3315支,此后随着塑料粿印被淘汰,木雕印又重新占领市场,畅销海内外。自1965年至1986年这二十二年间,“棉湖粿印”的产量达到780776支,蜚声遐迩,成为潮汕工艺美术园地里的一株艳丽之花。


-END-




来源:sthz2015 汕头海智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MzA0NzY4Mw==&mid=2247486439&idx=1&sn=4fe0b83a981ae3fa74d91aa475ed760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