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南部波堆藏布江流域发现早于“古乡冰期”的冰川作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5-29

西藏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波堆藏布江谷地是“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的命名地。近30年来,随着数值测年方法的运用,业已建立起藏东南地区自古乡冰期(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以来的冰川演化序列。然而,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大山脉多处存在更早的冰川作用,作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及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藏东南地区是否存在更早的冰川作用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近期,华南师范大学周尚哲等在波堆藏布江谷地发现了较古乡冰期更早的冰川沉积,并将相关的冰川作用命名为“尼通冰期”,与之有关的研究论文“西藏东南部更早冰川作用新发现”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1年第6期。

在考察中发现,波堆藏布江主谷两侧山坡保存有高出古乡冰期冰碛垄约500~600 m的谷肩,其上残留有明确的冰川沉积,在尼通村、白玉村对岸及顷多镇附近较为典型(图1和图2)。研究团队运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技术对其中的尼通和白玉附近的冰碛垄进行了系统定年。结合冰碛垄地表过程和对年代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尼通冰期的发生时间为(506.3±60.4)ka,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14~12阶段。考虑到全球冰期气候条件,尼通冰期发生于12阶段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能排除发生于14阶段甚至更早的可能性。

图1 波堆藏布江流域现代冰川与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图

图2 尼通冰期地貌证据

上图:尼通村附近的冰碛平台;下图:白玉村对岸的冰碛平台

以往研究显示,深海氧同位素12阶段是大陆冰量最大的时期之一,而此时青藏高原地区气候严寒,抬升中的高原结合冰期时的低温,导致高原上的冰川大规模发育。可见,尼通冰期的发生是藏东南地区对青藏高原构造抬升与全球冰期气候响应的产物。该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西藏东南部古冰川演化序列,对加深了解青藏高原第四纪期间的抬升过程也具有参考意义。


文章信息:[点击阅读原文,全文PDF免费下载]

中文版周尚哲, 谢金明, 欧先交, 许刘兵, 孙永, 曾雪真, 温晓霞, 陈仁容, 杨虹, 黄贤妹, 周亚中, 孙锦锦. 2021. 西藏东南部更早冰川作用新发现.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1(6): 982-993

英文版:Zhou S, Xie J, Ou X, Xu L, Sun Y,Zeng X, Wen X, Chen R, Yang H, Huang X, Zhou Y, Sun J. 2021. Evidence for glaciation predating MIS-6 in the eastern Nyainqêntanglha Range, southeastern Tibet.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4(4): 559-570


来源:SCES1950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g5ODc0OA==&mid=2651232591&idx=1&sn=6b9e8463bd85093d19b4f47d4b1c34d5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