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聚酰胺材料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6-01

聚酰胺(polyamide,PA),俗称尼龙,具有柔韧性、弹性回复性、耐磨性、耐腐性、吸湿性及轻量性等优良性能,自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纺织、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

生物基聚酰胺是指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化学及物理等手段制造用于合成聚酰胺的前体,包括生物基内酰胺、生物基二元酸、生物基二元胺等,再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等特性。

在当今“低碳经济”的环境下,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商品化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中,主要有 PA1010、PA11、PA610、PA410 等,此外还有多种生物基聚酰胺正在研发。虽然目前已经商品化的聚酰胺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仅占 1%左右,但生物技术及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全球众多研究机构对生物基聚酰胺的浓厚兴趣。

生物基聚酰胺按照合成前体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氨基酸缩聚或者内酰胺开环聚合而成的聚酰胺;另一类是通过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而成的聚酰胺。

同石油基材料相比,生物基材料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对石油的依赖,同时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生产材料单体,因其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也受到各国政府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

美国一直将生物基材料的研发作为其“生物质研究多年项目计划”和“生物基产品与生物能源”研发相关项目的重要内容,并在近年来通过农业部、能源部及国防部等多家政府机构联合开展项目资助与产业促进;欧盟在《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中,将生物经济作为实施欧洲 2020 战略、实现智慧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德国在《国家生物经济政策战略》中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德国在经济和科研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我国在《“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以新生物工具创制与应用为核心,构建大宗化工产品、化工聚合材料、大宗发酵产品等生物制造核心技术体系,持续提升生物基产品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建立有机酸、有机胺等基础化工产品的生物制造路线,取得对石油路线的竞争优势,实现规模化生物法生产与应用;推进化工聚合材料单体的生物制造和聚合改性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推动包括生物基聚氨酯在内的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示范应用,实现生物基材料产业的链条式、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在政策支持和企业引领的带动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全球生物基材料,包括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大规模实际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然而,要发展生物基聚酰胺材料产业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原料来源及生产成本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原料而言,虽然可再生的资源有很多,但并非都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基聚酰胺,所以可再生的聚酰胺原料仍然有限。因此扩展生物基聚酰胺生产原料的研究目前在很多国家进行,如美国、日本等,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餐厨垃圾、旧纸张等废弃物;农作物非食用部分、林地残留物等未利用废弃物;油脂植物、糖类作物等资源作物;海洋植物、转基因植物等新类型作物。通过原料的开拓可以有效减少目前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粮食作物等的使用量,更突出环境友好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对社会有深远影响的新技术的开发,未来生物基聚酰胺的研究与技术开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政策引导。在以政府提出生物经济强国为目标的政策导向下,生物基聚酰胺技术已经获得了多项政策支持,未来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为生物基聚酰胺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长久发展机遇。

2. 校企合作。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与高校和研究单位应在生物基聚酰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方面充分合作,发挥企业资金优势和研究单位技术优势,共同开发和受益,以共同推进生物基聚酰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立足科技创新。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聚酰胺行业生产规模和产量,但研发投资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先进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基聚酰胺技术创新体系,存在能耗高、产率低等问题,亟须加速整个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因此,生物基聚酰胺的核心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尤为重要。我国聚酰胺相关企业应立足科技创新,促进我国聚酰胺行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来源:科学出版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xNDMwOQ==&mid=2656168252&idx=1&sn=1e11355879e5cfe3a45be53cbb3b0c4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材料 生物 生物基聚酰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