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专题 | 儿童语言的内隐学习探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6-01

iResearch祝大家儿童节快乐!


今天小编为大家呈上儿童语言习得、儿童翻译出版、男孩成长与发展的专题文章,一起来看看与儿童相关的那些研究吧~


内隐学习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两种必然途径之一。内隐学习的研究包含了认知科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意识的本质、心理表征的本质以及经验在认知系统形成中的作用。内隐学习不仅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语言学家的共识是母语习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隐的,儿童习得母语是自动的、无意识的,而且对习得的知识也没有意识。认知心理学家(如N. Ellis 2005;Walk & Conway 2015)认为语言由复杂的概率模式组成,儿童采用序列顺序加工(serial order processing)来切分口语语流中的单词。儿童的这种学习能力被认为是人类追踪同现数据(co-occurrence statistics)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儿童能够根据频率的高低来区分词和非词,而且有研究发现,同现数据还可以用来习得句法(Saffran 2001)。传统上认为儿童的这种内隐模式学习能力是天生的、自动的和非通道性的(amodal)(Reber 1993),也就是说,内隐学习不存在个体差异,也不受个体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制约,在信息规则相同的情况下,各种刺激输入方式如听觉、视觉及其不同的呈现方式都不影响内隐学习效果。


(图片源自网络)


关于个体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是否会对内隐学习有影响的问题,有研究显示成人或年龄稍大的儿童比幼龄儿童的内隐学习能力强(如Mecklenbräuker et al. 2003),但也有研究显示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人的内隐学习至少在某些方面反而会越来越差(如Newport 1990)。总之内隐学习显现出发展差异(developmental difference)。Jost et al.(2011)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视觉概率学习任务,被试看电脑屏幕中央逐一闪现的一系列不同颜色的圆圈,他们的任务是尽快辨识出现的圆圈的颜色。被试不知晓的是部分颜色的出现是按一定规则生成的,有的圆圈的颜色决定着后一个圆圈的颜色。其中有一个颜色是“高预测”颜色,因为它后面出现目标颜色的几率为90%,而另一个为“低预测”颜色,其后出现目标颜色的几率为20%,还有一个为“零预测”颜色,目标颜色从不在其后出现。研究者认为,如果被试习得了这个规律,那么他们对不同预测颜色的反应应该能在大脑中有具体体现。他们采用ERP手段收集了大学生、年龄稍大的儿童(9—12岁)和幼龄儿童(6—9岁)的数据,发现了不同的ERP成分,儿童在比成人输入量小得多的情况下就显现出与内隐学习相关的ERP成分,显示儿童的大脑似乎更适合内隐学习。有研究发现(如Janacsek et al. 2012),儿童的这种内隐概率学习能力从12岁开始逐渐衰退。一种解释是儿童早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如工作记忆能力弱的特点,反而使他们能够更关注周围环境中复杂刺激的更小、更简单的方面,而对这些成人常常忽视的方面的关注或许更有利于内隐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少反而多”假设(Less Is More)(Elman 1993;Newport 1990)。内隐统计学习能力的这种变化,或许能解释语言习得为什么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


(图片源自网络)


近年来,刺激输入的通道性是否会影响内隐学习这一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研究结果似乎都显示,内隐学习效应与通道性相关。例如,Chang &Knowlton(2004)发现,内隐学习对刺激特征敏感,字体的改变会影响被试对字母串的内隐学习成绩。Conway & Christiansen(2005)采用振动、图片和音频材料,分别检测触觉、视觉和听觉内隐学习效应。结果发现,不同的感觉通道下的内隐学习呈现出很大差异:听觉的内隐学习效应最好,视觉和触觉的学习效应相当。研究者认为内隐学习机制存在多重平行特征,与信息输入通道直接相关。Emberson et al.(2011)发现刺激的输入特征对内隐学习有影响。他们分别在视觉和听觉通道以不同的速度呈现序列,发现刺激呈现速度与感觉通道存在交互作用:当刺激快速呈现时,听觉的内隐学习优于视觉;但当刺激慢速呈现时,视觉的内隐学习优于听觉。石文典等(2013)以169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人工语法为学习任务,在视觉和听觉通道同时呈现相同规则或不同规则的语法,考查被试是否能够同时习得两个通道的语法规则。结果发现,视听双通道同时呈现的语法规则无论相同与否,内隐学习成绩与单通道的内隐学习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者认为,学习者具有多重感官的内隐学习能力,而且多重感官的内隐学习可以同时独立发生,支持内隐学习机制存在多重平行特征的说法。通道性与内隐学习效应的关系研究对语言习得研究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儿童习得语言多依赖听觉通道,而成人尤其是外语环境下学习二语的成人,多依赖视觉通道。因此,内隐学习效应与通道的关系研究不仅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成人和儿童语言学习成就的差异,还能指导教师创造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成人习得二语。


可以说,语言内隐学习的研究为厘清成人二语习得与儿童母语习得的差异提供了重要视角。


本文摘编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亚平教授的《二语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一书(点击书名即可了解图书详情)。


点击下一篇|精彩继续


来源:iresearching 外语学术科研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wMjgzMw==&mid=2651616308&idx=1&sn=25c60baa9e75ae8e7dde0337ece09d8e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