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史崇德”中提升精神境界 ——参观贺龙元帅纪念馆

益阳市南县科协 2021-06-09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只有做到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古语云:“尊道而贵德”,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

青山埋忠骨,绿水祭永思。

贺龙,1896年3月22日,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1935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并任司令员。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局第三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对他评价“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联系群众。”1969年6月9日,贺龙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我们要学习贺龙元帅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贺龙一生之中坚定着对党忠诚的赤诚,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人人敬仰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党员干部也当如他,时刻以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防止思想滑坡;时刻以党的理论补足自己的精神养分,防止精神缺钙;时刻以理想信念为灯照亮前行之路,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把稳思想之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之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以坚定的党性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我们要学习贺龙元帅为民造福的公德。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公就是大道、为民即是公德。战争年代,贺龙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党员干部也当如他,锤炼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艰苦岗位,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奋发向上,脚上沾泥土、心中记百姓甘苦、干事解群众困苦,时刻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火热的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负责的硬脊梁、铁肩膀、真胆识,成长为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树,争当新时代的“烈火真金”。

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展现出来的为维护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崇高品德,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坚守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要学习贺龙元帅严于律己的私德。贺龙历来军纪严明,“不准下老百姓的池塘洗澡、摸鱼,不准抓挑夫,行军锅一律自己背上……”既是纪律,更是他的行为准则。理想信念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主心骨,纪律规矩就是“顶梁柱”。在家庭生活中,贺龙元帅还给子女立了不少规矩,甚至非常关心细节,子女吃饭不能掉米粒,吃完饭以后还得把碗筷自己洗干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党员干部也当如他,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党的纪律规矩不含糊、不动摇,用铁的纪律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学史崇德,就是要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并崇尚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自觉接受监督约束、严格家教家风的伟大品格,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做到在生死考验前大义凛然、在苦乐考验中矢志不渝、在公私考验前高风亮节,不断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同志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征程上,面对前进途中的激流险滩、艰难险阻,我们要坚定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谋发展,推动中华巨轮在民族复兴的宏伟征途上扬帆远航。

贺龙,学史,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