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仿团队提出旱作区耕地耕层障碍消减和肥沃耕层构建技术与对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6-27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现阶段,旱作区耕地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压力,面对国内快速增加的粮食需求,如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挖掘旱作农田作物的生产潜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这对旱作区耕地质量、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0627210853_5dcfdd.jpg

  

“中国碗盛中国粮”,我国人多地少,如何保护好关系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耕地,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这是顺天应时的战略考量,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深重嘱托。我国旱作农田作物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长期重用轻养的掠夺性生产方式和持续小型农机动力浅耕作业,导致耕层变浅、结构恶化、地力水平不高等问题,限制了作物根系生长与吸收水分、养分的空间,作物产量低、年际产量变幅大、资源利用效率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作物高产、稳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瓶颈。旱作区耕地面积大,人口集中,水热和立地条件较好,生产力提升潜力大。合理科学地利用旱作区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20210627210854_6385e9.jpg

▲ 旱作区空间分布图

以地形坡度小于5°、1km² 网格内旱地面积占耕地40%以上作为界定依据,明确了旱作区的内涵与范围,划定的旱作区面积57.58 万km²,区域包括东北旱作区和黄淮海旱作区。

 《旱作区耕地质量时空演变与肥沃耕层特征》(黄元仿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5)一书分析了旱作区土壤类型与空间分布,系统揭示了典型土壤类型的肥力与生产力现状,揭示了旱作区耕地的生产力,提出了耕层障碍消减和肥沃耕层构建技术与对策。全书体现了全面性、系统性、多视角、多层次等特色,首次全面地论述了旱作区耕地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系统揭示了耕地肥力与生产力利用现状、障碍、障碍消减、肥沃耕层构建,从现实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等多视角、多层次解释了旱作区耕地的生产力状况。

来源:科学出版社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xNDMwOQ==&mid=2656170100&idx=1&sn=d491a91c5cced4dd3880eff102cdf23e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耕地 耕层 旱作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