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木材”再攀新高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7-01

5e9765.jpg

金属木条比铝箔更薄,却能承受50倍自重而不会弯曲。

ec4629.jpg

纳米级孔隙是决定金属木材性能的关键因素。

由于出众的强度-密度比,天然木材一直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树木足够强壮,可以长到数百英尺高;另一方面,木材又非常轻便,能够漂浮于水面。工程师们一直希望用金属木材替代天然木材。作为一种纳米级镍柱晶格,金属木材充满了规则间隔的细胞状孔隙。这种孔隙结构降低了材料的密度,而不会牺牲强度。此外,金属木材还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由于间隙尺寸与可见光的波长相同,金属木材反射的光会以干涉方式强化特定颜色。因此,金属木材具有炫目的外观,甚至具备用作传感器的潜质。

phys.org网站当地时间6月29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材料》杂志中发文称,他们已经解决了限制金属木材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纳米颗粒生长为大型金属薄膜时形成的倒置裂纹(inverted cracks)。他们成功消除了倒置裂纹,这一问题解决后,金属木材的组装面积将达到此前的两万倍。

当材料中出现裂纹时,原子键会断开,最终导致材料断裂。在金属木材中,倒置裂纹的产生原因是镍原子过多,这与金属木材的制造方式有关。当某个位置金属球的规则堆叠模式被打乱时,镍将填补这些空缺,在模板移除后,倒置裂纹便会产生。

研究人员James Pikul说:“制造金属木材的标准流程始于纳米颗粒溶液,随后是蒸发溶剂,直到颗粒干燥并规则堆积。问题在于,水的表面张力非常大,甚至能撕裂颗粒链接,形成裂纹。一般而言,这种裂纹很难预防。因此,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策略,可以在保持模板润湿的同时完成颗粒自组装。由于颗粒是湿润的,我们必须使用静电力将其锁定在适当位置,以便用金属进行填充。凭借新策略,金属木材的强度提高了3倍,但密度变化并不大,有望用于生物材料、保护涂层和柔性传感器等领域。”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自然·材料》

期刊编号:1476-1122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1-06-metallic-wood-heights.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