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科技事】中国爆炸力学的开拓者——郑哲敏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7-26



前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技术工作者获得该奖。


今年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庆祝科技工作者共同的节日,广西科协公众号将陆续为读者呈现这33位科技人物的风采,展现他们忠于祖国、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矢志创新的精神。


题记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郑哲敏现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早年从事热应力、振动与水弹性力学、地震工程力学方面的研究。


郑哲敏(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物评价


郑哲敏院土是国际著名的力学家,他闸明了爆炸形成的机理,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为建立力学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


作为中国力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表,他积极参加和组织有关方面的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显著提高了中国力学在国际上的地位。郑哲敏院士心系祖国,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呕心沥血,严谨创新,团结奋进,平易近人,培养了大批力学领域的杰出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


作为一名卓越的科技工作者,郑哲敏先生在应用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上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郑哲敏先生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作为一名科技团队的组织者和领路人,郑哲敏先生总是看得深一些和远一些,倡导并身体力行“做第一流的工作”。作为应用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实践者,郑哲敏先生堪称是坚持和发展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典范。郑哲敏先生的学术风范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洪友士评


郑哲敏在科研工作中非常强调实用,他没有停留在理论研究、没有固步在发表论文,而是开拓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他的理念里,这才完成了一个“循环”。中国科学院院士白以龙评


所获荣誉


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并获奖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当选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6年编号为“12935”的小行星命名为“郑哲敏星”


人物简介


1924年10月2日,郑哲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原籍浙江宁波鄞州。他的父亲郑章斐崇尚实业,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郑哲敏兄妹几人即使身处乱世也未曾终止学业。郑哲敏热爱祖国、坦荡正直、勤勉好学、兢兢业业的特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教育的影响。


1943年,郑哲敏在成都华阳县中学和金堂铭贤中学完成学业,以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现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次年转入机械工程系。在机械工程系,郑哲敏结缘恩师钱伟长,确立了力学研究的人生道路。


1947年毕业后,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任钱伟长教授的助教。


1948年4月,获准入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


1952年6月,获得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应用力学与数学博士学位,并在热弹性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新的学科方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就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成为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一名教师。


1954年,美国移民局取消了对一批留学生不得离境的限制,郑哲敏9月27日从纽约乘船离美,辗转欧洲,于次年2月21日回到祖国。


1955年4月,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同年底,老师钱学森返回祖国,他随即参加钱学森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


1956年1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弹性力学组组长,是所里首批科技人员之一,研究水坝抗震。同年,作为助手参加钱学森主持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全国力学学科规划的制订。


195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在进行抗震研究的同时,直接参加了大型混流式水轮机叶型流体力学设计的研究。


1959年,建议并领导了爆炸成形和高压挤压成形的研究。


196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由于郑哲敏及其团队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钱学森提出了工艺力学和爆炸力学的概念。爆炸力学正式成为第二研究室的主要学科方向。


这一年,苏联撤回专家。郑哲敏应邀参加了周恩来总理宴请科学家的盛会。周恩来在祝词中恳切表示,中国的建设要依靠中国自己的知识分子。郑哲敏深受鼓舞,决心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


1972年开始,多次参加力学规划的起草工作。


1977年,作为规划起草小组组长,郑哲敏参与主持制订了中国科学院的力学学科发展规划。


1978年,作为主持人之一,郑哲敏组织制订了全国力学学科规划。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新组建的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室主任。在近20年的时间内,力学研究所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12项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奖。


1980年,郑哲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982年5月,担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1984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6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承担了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多个项目,为我国海洋油气采输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8月-1990年9月,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


1988年6月,领导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并担任首任室主任。该实验室于1999年10月被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8-1996年,担任两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大会委员会委员。


1992年,会同力学学科的院士和专家,阐明力学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两重性,以及力学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93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的力学科学小组组长,组织编写的力学发展规划编入了《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的总体规划中。


1997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完成了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之一《力学》。


1999年7月,作为力学学科规划顾问组组长,组织顾问组对“全国基础研究‘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中的力学学科发展规划进行了总体指导。


20世纪90年代,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2000年,同吴承康等领导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科学研究部,倡导钱学森工程科学思想,主攻海洋、环境、能源中的关键力学问题,以引领行业的发展。现在,工程科学研究部已经发展成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离子体与燃烧中心。郑哲敏现任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003-2004年,担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专题咨询组组长、“国防科技问题研究”专题咨询组副组长,并参与了第14专题“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有关工作,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若干专题的咨询。


2004年,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的委托,承担了“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对策”咨询项目。


2004-2008年,郑哲敏成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8位执委之一。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精神》丛书

编辑丨周游 郑柯

初审丨黄祥豪

终审丨韦旭


来源:gh_8e27a64ecae7 广西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kxMjk5NA==&mid=2247504829&idx=6&sn=9fae84dd108b379117bd4392454fb97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