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传声】基层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业务问题亟待重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1-08

来源:广西科协

“科技成果转化”是应用技术转变为直接经济效益的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国家一直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以xx市气象学会为例,经过长期的努力,气象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率不容乐观,科技成果应用到业务上寥寥无几,科技支撑能力大打折扣。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基层气象部门在气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困难:


一、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愿低。基层气象部门科研人员普遍存在“重科研、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观念,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和公众对气象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使得基层气象科研人员承担的日常业务工作日益繁重。新增的业务精细化到乡镇每3小时的天气预报、地质灾害气象、空气污染气象等日常业务。同时,当地的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任务也不断增加。以xx市气象学会为例,2019年为地方政府重大活动发送的保障服务材料385期,与2010年的138期相比,增加了178%。由于基层气象科技工作者要承担大量的业务工作,使得预报员疲于应付值班,科研投入时间不足,此外没有形成业务和科研的轮岗制度,使业务和科研同时进行。因此,基层气象科研人员对科研课题只追求完成,对于成果的转化推广存在畏难和抵触心理。


二、没有专项课题经费支持,难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气象属于环境科学,其研究成果绝大多数为自身业务发展和公益事业服务,要形成进入市场的高质量科技商品,从技术到形成产品再到推向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基层气象部门对基层科研人员的课题经费支持大多是1万元以下,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专项经费,除去设备、论文版面、课题评审费用支出后,经费所剩不多,不足以支撑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缺失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奖励机制。2017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增强气象人才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围绕发挥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作用、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顶层设计。但因对风险的防控、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等,相关政策没有执行和落地,基层气象部门少有出台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措施,科研成果和绩效也不挂钩,科研人员的辛苦劳动在科研劳务费、优秀成果奖励等方面没有得到体现,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致使科技人员业务应用转化工作动力不足,极大影响了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实施。


四、科技成果评价困难,没有出台科研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因为科研创新涵盖了非常复杂的维度,一旦由客观标准来评定,很多维度必然丢失。只用客观标准来管理复杂目标,必然出现大量可钻的空子,容易导致糟糕的实现方法。比如,前几年,因为项目只考核论文数量,出现了唯论文数量的现象,导致论文质量低下、抄袭现象频发等,课题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较弱。一般来说,科技成果的评判标准与业务运用存在较大不同,科研考核标准目前更多的是参考科技含量高低,而业务的标准更多的是参考业务质量是否稳定高效,值班人员使用是否便捷,成果的业务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由于两者标准不一,在科技成果评判体系中优秀的项目未必能满足业务的需求。目前,基层气象部门科研往往缺少很好的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导致科研项目和转化工作的评价和管理存在诸多困难。


来源: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原载《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摘报》第0347期)

编辑:潘凌 陈美静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来源:gh_8e27a64ecae7 广西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kxMjk5NA==&mid=2247488688&idx=3&sn=4f1fed573eff62e1c88c694e412025dd&chksm=ea2fe9fddd5860eb40337339cb4ee3bc353c89a61130e6faade24bbaf48c59b5c1a2c622309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成果转化 气象 时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