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肌肉力量和运动表现的关联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7-29

摘要:针灸已经在提高运动表现和恢复方面得到了运动研究的关注。尽管人们对针灸在各种医疗条件下的治疗应用有了实质性的认识,但对针灸作为一种有益于肌肉表现和恢复的程序的对照研究试验有限。大多数针灸机理的研究都集中在缓解疼痛上。然而,有几个与针灸相关的生理效应,包括安慰剂效用的治疗潜力。尽管针灸被证明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有证据表明它有抑制肌肉运动表现的情况。


引言


针灸过程需要将一根精细的针穿过皮肤,插入身体上既定的穴位以产生生理效应。先前的研究表明,穴位是可兴奋的高密度神经末梢的复合体,可诱发外周和中枢效应。刺激特定穴位已被证明可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针灸程序包括电针,向插入的针增加电流,以获得更强的刺激效果。


针灸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整合成一种共识,人们被之称为中医。超过361个穴位被绘制在人体上,尽管从业者在固定这些穴位的位置上有所不同。针灸已经被澳大利亚、日本和越南等国家所内化。然而,没有证据表明那种形式会比另一种更有效。众所周知,针灸是一种治疗多种健康疾病的方法,包括疼痛、偏头痛和关节炎。针灸也被应用于提高专业和业余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恢复。


人体工程学辅助工具是用于提高身体工作能力或运动表现的物质和实践的。先前的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和减少运动和锻炼中的疲劳来增强表现和恢复,从而起到人体工程学的辅助作用。然而,由于穴位缺乏标准化,针灸很难研究,不同穴位刺激时间、治疗频率和从业者技术的准确性。大多数研究报告了根据中医模型或可接受的中医模型选择穴位。然而,一些研究没有报道穴位选择的方法。


由于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的难度,针灸研究本身也具有挑战性。形成针灸对照组是令人困惑的,因为以前的研究表明,假针灸(距离真正穴位2-4厘米的浅针)也显示出神经生理效应,如激活大脑的体感皮质。尽管针灸已经显示出增强运动表现如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证据,但也有研究表明针灸可能抑制肌肉表现输出。


针灸与运动表现的前期研究


针灸有益于肌肉力量和恢复的潜力在运动和运动表现中很受关注。在Hubscher等人的一项交叉设计研究中,对33名业余运动员进行了针灸、假针灸和安慰剂激光针灸后的双足跳和最大等长自主力量(MIVF)的评估。结果显示针灸后MIVF指数增加了8%。然而,假针灸组和安慰剂激光组显示MIVF分别增加了5%和3%。针灸与安慰剂相比在MIVF有统计学意义(P<0.04);然而,针灸和假针灸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


在一项研究针灸对肌肉力量影响的研究中,对1条腿在4周内进行的3次电针前后的双腿背屈的最大力进行评估。结果(N =30)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双腿肌肉力量显著增加(双侧效应)(p<0.05)。这些结果表明,在一条腿上进行电针可以增强两条腿的肌肉力量。


剧烈运动或离心运动可导致运动肌肉的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其中肌肉酸痛在运动后24至72小时达到峰值,并在7天内消退。虽然DOMS通常不需要医疗干预,但它会对运动表现和肌肉力量输出产生不利影响。


在20名健康参与者中研究了针灸对离心运动后恢复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DOMS被调查后,肘屈肌的离心收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针灸组在运动后72小时对肌肉酸痛的感觉明显降低(p<0.05)。然而,通过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揭示的肌肉损伤水平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针灸减轻了运动后72小时的肌肉酸痛感,但并没有降低运动后的CK水平。


在对针灸治疗DOMS的5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中,3项研究报告了针灸在减轻疼痛方面优于无治疗。然而,该综述得出结论,这些研究受到方法学限制的干扰,并且支持针灸治疗对DOMS的治疗效果的证据相互矛盾且有限。


针灸也被应用于研究对体力劳动的知觉和应激反应。在训练有素的自行车者中进行的一项20公里的试验中,与假针灸和非针灸对照组相比,针灸后感知的用力水平显著提高(p<0.01)。针灸组感觉到的用力增加归因于自行车运动表现的改善和肢体疼痛的减轻;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这些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类似地,在精英女子足球运动员(N 5=21)的国际体育比赛中,与对照组相比,针灸被证明降低了肌肉紧张和疲劳的感知等级,并降低了皮质醇水平(p<0.05)。


虽然针灸已被证明会影响运动的知觉和应激反应,但也有证据表明对无氧运动的代谢反应有影响。乳酸是无氧活动中代谢过程的重要媒介。在一系列针灸治疗后(N=36),在乳酸确定的无氧阈下,这显示出循环功输出的统计学显著(p<0.05) 6.6%的增加,而假针灸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9%和23.4%。研究结果还显示,与针灸前基线相比,最大循环工作产出显著增加了7.2%(p<0.01)。此外,这项研究显示,针灸组运动时心率显著降低,运动后心率恢复更快。


需要多少针灸治疗?


在针灸实践中,所选穴位的数量、治疗的持续时间和刺激的类型取决于病理和从业者的经验。在运动情景中,可以基于期望的结果来选择穴位,例如提高肌肉力量或减少疲劳;然而,对于具体的穴位选择来增强肌肉力量等运动表现,并没有标准的指南。因此,在临床和研究环境中选择的穴位和使用的治疗程序有很大的差异。


针灸的实施通常需要一系列的治疗过程来产生效果。在Ehrlich 和 Haber的研究中,每周对7个穴位进行5次针灸治疗。结果显示在最大循环运动能力和恢复心率方面有显著改善。在另一项研究中,在10个穴位中进行的10次为期5周的针灸治疗显示,针灸组和假针灸组的无氧阈均升高(p<0.05)。然而,这项研究与额外的艾灸治疗程序相混淆。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包括在穴位上或附近燃烧草药产生热量。


虽然针灸实践通常需要一系列的治疗,但已经有研究表明针灸对运动表现有急性影响。在Hubscher等人的随机对照交叉试验中,单次针灸治疗被证明能显著增强最大等长肌力。然而,Toma等人的研究调查了一次针灸治疗对手部握力和膝关节屈曲时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影响。结果(N = 17)表明,单一针灸治疗不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类似地,对6个穴位(N=10)进行单一针灸治疗程序,以研究对最大循环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假针灸组和对照组相比,针灸组最大循环运动期间的感觉用力、摄氧量、通气量或心率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比较针灸治疗频率对肌肉力量、耐力和无氧阈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的研究有限。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是否需要急性针灸或一系列治疗来提高运动成绩。


针灸的潜在机制是什么?


许多关于针灸生理基础的研究都是针对其潜在的止痛机制。已经表明,针灸刺激传入神经纤维中的放电,并启动神经递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如内啡肽和一氧化氮的释放。针灸也被证明会影响心血管功能,包括血压、心率和内皮质功能。先前的研究表明,针灸过程增加了人自主脑脊髓液中阿片肽的水平。在一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针灸被证明对上行的脊柱关节疼痛通路和包括右侧前额叶皮层在内的几个疼痛相关的脊髓上区域产生抑制作用。前额叶皮层等脊髓上区域在疼痛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针灸治疗,没有标准的穴位选择标准来提高特定的运动表现,如肌肉力量和疲劳。这导致在选择穴位以增强运动表现方面存在相当大的不同。穴位选择的可变性也可能与针灸治疗效果的差异有关。然而,一些穴位先前已经显示能够引起生理效应。例如,穴位GV20(位于头部中线,大约在连接两个耳廓顶点的线的中点,图1A)通过改善脑血流显示了中枢效应,穴位LI4(在桡侧,位于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的手背,大约在第二掌骨的中间,图1B)已被证明增加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并减少肌肉疲劳。


图1——显示穴位GV20 (A)和LI4 (B)的穴位的位置


针灸对运动表现有害吗?


针灸的副作用很少而且很轻微。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会感到头痛、困倦、恶心和头晕。在36名参与者中,对局部和全身进行了急性针灸,以评估肌肉力量表现。结果显示,针灸局部肌肉部位后,爆发力输出显著减少(p<0.01)。这些结果表明,应考虑远离锻炼肌肉部位的穴位,以避免对肌肉表现的产生潜在拮抗作用。


在Toma等人的研究中,针灸并没有增强膝关节屈伸工作中肌肉的力量表现。然而,运动肌肉的肌电活动(EMG)显著增加(p<0.05)。这些结果表明,针灸肌肉部位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肌电图活动的改变归因于留置针在肌肉部位诱导微穿刺,潜在地引起肌肉使用和分布的变化。这表明,在该部位插入针灸针可能会损伤潜在的肌肉纤维,并诱导短暂的坏死节段,从而改变神经肌肉的表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针灸对神经肌肉表现的影响。


针灸能和安慰剂效应联系起来吗?


与假针灸疗法相比,针灸疗法究竟能产生真正的效果还是安慰剂效应,结果好坏参半。在假针灸期间,在远离穴位位置(大约2-4厘米)的地方进行针灸。在对37项针灸试验的荟萃分析中,结果显示假针灸表现出非特异性(安慰剂)效应,而特异性效应(真针灸)与研究的方法质量相关。涉及假针灸的程序,如穴位外的针灸,在生理上不是惰性的,因为这也会激活感觉信号。


然而,有人提出,针灸部位的假激光程序(安慰剂激光)可用于评估潜在的安慰剂效应。在假激光过程中,在穴位传输惰性光信号而不是激光辐射。虽然没有直接的生理影响,但是激光程序可以揭示类似的感觉。在前面提到的交叉设计研究中,针灸和假针灸都增加了最大等长肌力。然而,激光程序没有显示出运动表现的显著变化。这表明与针灸相关的神经感觉是针刺效应中的重要介质。研究还表明,参与者对治疗的期望和针灸过程中动机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结果。此外,安慰剂针灸期间的预期治疗已被证明能独立揭示了临床效果,如镇痛。纳入安慰剂激光等假针灸程序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区分针灸研究中预期治疗的效果。


结论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关于针灸对运动和运动表现的影响,而对照研究试验有限。Hubscher等人一项双盲交叉设计的研究,显示针灸程序对肌肉力量表现增加了8%。然而,这与在穴位外2-4厘米处进行假针灸并无显著差异,后者显示肌肉力量增加了5%。针灸疗法的应用在穴位的选择和治疗的频率上有所不同,这影响了研究绩效收益的研究结果。针灸被证明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副作用很少;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当在局部肌肉部位进行时,对肌肉功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的对照研究试验来描述针灸潜在的提高运动表现的效果。



翻译:廖志军,罗勇,李迎红;审校:余少阳

投稿:stoneyangzi(w)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

China Sport Science for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源:CHINA-STRENGTH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MzY4OTM3NQ==&mid=2247487357&idx=1&sn=a2f011fba9f3fbdf5ea79611342b593b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