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创新支撑

曹若嵋 2021-08-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和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科技创新对于世界经济结构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产生了愈发重要的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构建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向科技创新领域涌入。在此背景下,哪个城市可以充分保障科技创新资源并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哪个城市就可以获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在“十四五”时期,乃至中长期发展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嘉兴自2010年成为科技部确定的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校地合作共建高端创新载体、实施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全域孵化之城、打造G60科创走廊、建设世界级科创湖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R&D(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多年列全省第2位,连续获得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省督查激励等荣誉。6月15日,嘉兴与杭州、宁波成为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获得者。

  目前,我市各项科技创新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但科技创新总体能力和治理水平对标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先进城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科技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支持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在宏观和微观的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优配度需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科技需要着力于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立起协同匹配、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态势,减少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内卷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例,从大的角度出发,长三角区域作为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汇聚的主要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创新人才、科技投入资金、物化资源、信息资源等基础要素,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也居全国前列。但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在各类产业集群的细化分工方面、在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全链条建设互补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从小的角度出发,嘉兴五县(市)两区、嘉兴经开区、嘉兴港区等9个区块主体,在新一轮发展的方向确定上,在科创平台如科创湖区的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现象。要想让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就需要各地区首先摸清本地企业总体情况及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弄明白当地产业的优势和不足,真正明确自身在长三角区域的合理定位和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才能去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发展共赢。

  在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中科技手段将成为重要的导航标。产业革命始于科技,成于金融,现在不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天使投资、VC、PE等市场投资资源,都已将更多注意力放到了科创企业中。但如何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企业科技水平认定难、科创企业经营风险识别难等问题,就需要政府使用数字化的手段来解决,如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库、搭建合理的企业评价模型、完善企业的征信信息,摸清金融机构、企业底数,建立起互信的市场环境等,让有限的金融资源更为精准地导入到真正有需求、有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中。

  一、充分发挥科技资源“支撑力”,推动创新主体快速发展。科技创新需激活“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支撑作用,优化并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加大企业间、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和协同,形成“以点促链,以链带面”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我市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基础和创新平台基础,在企业方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认定241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认定7035家,总数在我省居前列。在创新平台方面,我市已经实现省级高新区县(市、区)全覆盖,建立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载体。下一步,我市应着力提升研发机构与本地产业间的衔接性和匹配度,实现研发机构与实体经济间的有效融合,建立更多切实可行的产学研项目,形成企业促进研发机构发展、研发机构推动企业腾飞的良性循环。

  二、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力”,营造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围绕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擦亮嘉兴“七张名片”等工作,我市着力集聚高端科创资源,出台了科技新政2.0、人才新政2.0等一揽子政策,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各部门联动推进创新改革、制定创新政策、建设创新平台、实施创新项目、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区位优势带给我市的红利将持续减弱,周边先进城市产业集群带来的虹吸效应将进一步加强,要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我市不断打造和夯实创新人才、金融资本、科技服务等“强磁场”,真正形成对于高端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力,才能营造出创新环境的优良生态。

  三、高效利用科技资源“驱动力”,加速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科技资源的驱动力体现在资源投入后,科技成果的产出及转化效率,成果的产出包括国家、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国家、省科技项目争取;高质量专利授权、高质量论文发表等;转化效率即成果与本地产业匹配后的转移转化效率。嘉兴由于缺乏本土高校资源,尽管近年来着力引进高端院校共建校区或研究生院,但要产生实质成效仍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方面,建立起专业化科技经纪人队伍,承接周边先进城市的溢出效应也许是一条可以探索的路径。此外,在嘉兴市外建立的“人才飞地”“产业飞地”,也在形成“研发在域外,转化在嘉兴”的创新协作新模式方面有着积极探索。

  2035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更高效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协同机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宏观引导和顶层设计功能,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科研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