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全球,“星火·链网”可以燎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10

在日前举办的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基建与生态发展论坛上,一场特殊的比赛首届“星火杯”区块链应用大赛启动。这是由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发起的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希望此次比赛能推动以“星火·链网”为核心的数字新基建与产业生态迭代演进,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加强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何为“星火·链网”?新型的数字新基建将如何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罗松在论坛上为大家解开了“星火·链网”之谜。罗松说:“星火·链网是去年中国信通院启动的建设了国家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协同的新型基础设施,是为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资产价值化,利用区块链自主创新能力而谋划布局的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

何谓“星火·链网”?

罗松介绍了星火·链网的几个特点。一、新基建的技术能够赋能,要产生原来产业没有的新的增值。二、具有开放性,生态型,可以把多主体、多行业、多领域接入到基础设施里面来。三、规模化。能够实现使单点数据和服务形成全网的服务能力,全网多点应用在基础上的规模化复制。四、具有安全监管性,符合国家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强监管的要求。“从多样性、生态、安全性和规模化这几个角度,是整个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方向。星火是工信部给我们自主可控标识体系的品牌名称,取义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链网是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两个技术和领域的结合。”

星火·链网整体是按主链层和子链层两大层级来构建的。主链层是面向国家的基础设施,未来将在海外部署超级节点,能够支持国家数据治理和国际上网络空间治理的架构。在主链上注入大量数据的公共资源包括公共数据,核心是在主链上为整个体系分配数字身份(新型标识),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数字身份DID的标识。通过新的标识实现数据的汇集、交换和整个价值的流转。

子链叫骨干节点,这些骨干节点面向产业可以真正提供区块链服务能力,能够实现跨链交互服务能力的服务和应用,支持现有行业当中的区块链接入到整个星火·链网的基础设施,使得局部服务能力在全网扩展,实现跨链之间的联动。

主链和子链由节点组成,主链的组成节点叫超级节点。将在全国选十个一级城市建设星火·链网超级节点,使其成为将来新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节点,同时也支持智能算力,支持公共许可的标识。

罗松介绍,超算中心接入星火·链网,可以实现未来面向密码、芯片测试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大型节点。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厦门、沈阳、济南都有超级技能的建设,未来可以实现真正业务互通的数据交换网络,在此论坛上发布的星火·链网底层平台就是超级节点的核心部分。

罗松称,在整个技术体系构建的同时也在同步打造星火·链网生态,从底层加密、芯片到中间面向星火·链网组件、智能合约到大型场景的应用,公有链金融包括5G在能源方面的应用,在最外层面向未来网络数字空间治理的国际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生态体系,在国际上与万维网联盟(W3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也在合作。

现在基于中国区块链产业链是由信通院作为联盟理事长来推动整个星火·链网节点的建设、生态的打造,目前在这个联盟里面有200多家成员单位,被分成四个组来推进和星火·链网、区块链以及新基建一系列相关的工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罗松介绍了目前星火·链网建设进展情况。项目是去年8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和重庆两江、北京顺义、武汉东湖、山东济南、辽宁、沈阳签署了超级节点的合作协议,整个超级节点的落地在加速推进,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态势。

除了已签约的超级节点,目前包括成都、昆明、南宁、深圳、香港和澳门也在推动海外节点的建设,同时面向产业的骨干节点已经建有十个,包括联通链、招商银行开放许可链等一系列现有的许可链接入到星火·链网基础设施里面。

整个星火·链网构建了未来面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条数据高速网络,把相互数据交换通过星火·链网进行连接,把数据从确权到交换、到资产化和实现它的价值,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得以体现。

罗松还公布了星火·链网基础设施最核心的部分BIF-Core,这部分为自建许可公有链,是实现国家级的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也是此次论坛主题构建未来之城,在未来之城里面核心节点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和计算能力、算力、网络连接能力结合,又可以和应用和服务结合,形成一个服务的载体。目前整个体系已经成熟。

罗松称在此次论坛上发布BIF-Core,意味着整个星火·链网国家级的基础设施主链正式开始运行,开始部署面向全国来进行服务,区块链+新型标识的芯片“星火”会作为未来身份底层提供服务的安全保障能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星火·链网未来可以在整个国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掀起一场燎原之火。”

来源:国际商报


关注“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工业互联网所工业互联网标识、星火·链网相关信息。


来源:CAICT-bs 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TUxNTI1NA==&mid=2247507285&idx=2&sn=655076dfb83420c8f800c56769847c64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