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如何从心理上“防疫”? 公益心理咨询师用“心”疏导居民情绪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13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社会大众是一场身心的考验。如何从心理上“防疫”?在南京,有这样一些超有爱的心理咨询师守在热线电话背后,为隔离中、志愿者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热线400-8080-132向社会传递出心理正能量。“7月20日至今,已经接听了300多个电话。”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周宗伟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心理咨询热线从去年疫情起设立,疫情之后“安静”了一段时间,最近又踊跃响起。“来电的人除了江苏本土,也有外省的多地群众。”


居家隔离,怎么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这四类问题在热线中最常见


打来电话的群众,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呢?据介绍,在接听的这300多通热线电话中,主要涵盖四类问题。周宗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可以看出来,大家咨询的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与健康相关的话题,比如,疫情影响到家人怎么办,有原发性疾病的老人,会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格外担忧。”周宗伟介绍,第二个比较热的话题在于亲子关系方面的咨询。“疫情需要居家隔离,父母陪伴孩子时间比较多,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及有关亲子教育的咨询非常多。”周宗伟表示,第三个方面集中在疫情对个人工作、就业的影响。“第四个方面偏向于个人的特殊化需求,如婚姻关系、日常琐事以及朋友相处等方面。”


周宗伟老师介绍,每通心理咨询热线的时长在半小时左右。所有值班的心理咨询师都是在正规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的专业人士。最近比较多咨询案例来自亲子关系的咨询。“很多父母过分关注分数,而不太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不肯写作业,孩子为什么有抵触心理、自制力比较差?我们一般会指导父母要有平等交流的观念,以及教他们如何理解孩子、产生共情、并进行沟通,最后解决问题。”


“我是单亲妈妈,也是一名中学老师,小区因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封闭了小区,我在家备课、辅导功课、做饭照顾儿子,高强度工作压力大,没人帮,精神压力很大……”基于保护来访者隐私的角度,她大概分享了一些普遍案例。“比如这位妈妈的求助,热线电话给她提供了倾诉的途径,接电话的心理咨询师帮她对事情进行了梳理,考虑到暂时无法获取外力帮助,我们建议她改变对儿子简单粗暴、大包大揽的教育方式,让儿子分担家务等,对孩子要学会放手;此外指导她平等沟通,创造条件,比如吃饭时放个音乐,一起聊天等方式沟通。从生活、心理、教育等方面给了一些建议……”


300多个电话背后

是用心抗疫的心理咨询师们


“这个热线其实是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设立的,随着疫情好转,打来电话的人相对较少,但最近一段时间来,电话响起的频率明显多了。”周宗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江苏省心理学会、省总工会、南师大心理学院联合推出了惠心公益热线:400-8080-132,为公众提供公益而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大众不安定的心提供正能量。为应对疫情下群众的心理压力,在常态化的心理援助基础上,增加了情绪疏导、家庭教育等内容。

“热线电话接听时间是早9点到晚9点。我们每天分四个班次,每个班次有2到3位心理咨询师在线,实时解答大家的疑惑。”就这样,热线背后的心理咨询师们轮流值班接听电话,“从7月20日至今,已经接听了300多个电话。从去年疫情到现在,热线值班的所有咨询师都是自愿义务提供服务的,没拿过一分钱报酬。另外学会给咨询师们提供两周一次的督导活动督导老师们也全部都是义务奉献的。”周宗伟老师说。


周宗伟介绍,除了“被动”等大家打来电话,江苏省总工会的官网平台上还提供了给大众的邮件咨询服务,一些不愿意打电话的求助者直接在平台上提出需要咨询的问题,专家们在后台通过文字给予答复,目前也已经回复了近百封邮件。另外大家还在公众号推系列专题心理科普文章,从情绪管理、稳定生活、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安抚社会的焦虑情绪。


“用心理学知识奉献社会,这个热线电话已经传播到全国其他地方。比如,在河南大暴雨期间,我们也接到一些来自河南的心理求助电话。”周宗伟表示,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持续性的。江苏省心理学会组织带领一批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为公众带来心理正能量。(张蕾 李冲)


来源:gh_1d89a2a9e771 江苏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jU4Mzk2MA==&mid=2247501140&idx=6&sn=06705255f7e6550f55bcaf395210007a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