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战七捷期间毛泽东关于南通海门的一份电报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20

1946年6月底,中原我军突围后,位于我解放区东南前哨,与蒋管区心脏宁沪地区隔江对峙的苏中根据地,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国民党第一绥区的汤恩伯(后为李默庵接替),指挥五个整编师共15个旅12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我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奋起迎战,举行了苏中战役。从7月13日至8月17日,一个半月内,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伯、如(皋)黄(桥)连续作战七次,均获胜利,歼敌5.3万余人。延安总部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称苏中战役为“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的胜利原因第一条就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与指挥”(江苏人民出版社新四军丛书《苏中七战七捷》P30)。8月20日,毛泽东起草的电报为诸多指示电文之一。




电报全文如下:

粟谭并告陈、张邓:(一)占领南通海门部队应秋毫无犯,不搬走任何工厂不没收任何商店也不筹款,扩大政治影响;(二)入城后可张贴下列标语:反对内战、实现和平,反对独裁、实现民主,反对媚外、实现独立。实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决议,召集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解决一切问题,取消特务机关,言论集会自由及其他地方性要求;(三)学生工人有愿入解放区工作者可大批招收,但不可勉强。中央 未号


关于这份电报,网上已有一些解读,但对电报时间和历史背景的说法似乎不很准确。

1、关于电报时间

1870年,电报通讯方法传入中国。因为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为了节约时间和传输费用。“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的办法应运而生,前后使用了70余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十二个月;《平水韵》中挑选三十个字,分别代表三十天。后来使用公历,又添上一个“世”,代表31日,这样用三十一个字分别代表三十一天)。这种富有诗意的纪日方法在当时是非常方便的,因为读书人一看就知道哪个字代表哪一天。但是到后来,白话文兴起,诗词失去实用功能,读书人对填词作诗逐渐失去兴趣,声韵也就不被重视了。以至于过去一般人都会的事情,却变成了专业知识,现在一般人很难弄清楚了。

本电报中的“未”对应8月,“号”指20日。

2、关于历史背景

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南通地区的广大农村一直都在共产党武装的掌控之中。南通军民所说的“胜利”,不仅仅是指“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是指“坚持了原地斗争”。但是,南通城和各县城以及交通干线,长期以来则为敌方所控制。海门县城茅家镇的解放为1949年1月29日,南通城的解放为1949年的2月2日。

那么,怎么理解电报中“占领南通海门部队”这句话呢?

粟裕在《回忆苏中战役》一文中说(江苏人民出版社新四军丛书《苏中七战七捷》P307—309):



李堡战斗打破了敌人迅速解决苏中问题的美梦。蒋军经过我连续四次打击,被歼灭三万余人,在苏中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除非从别的战区抽部队来援,再难向我全面进攻。敌人不得不重新整部署,把重点放在扼守南通、丁堰、如皋、海安这条公路干线,加强海安、泰州之线以南的“清剿”和海、如、泰(州)之间的防御,以求确保其占区。同时积极准备以其整编第二十五师由扬州、仙女庙地区乘虚北攻邵伯高邮,威胁我两淮。
   我军经过连续作战,抓紧休整和补充解放战士,加上打胜仗的鼓舞,士气高昂,越战越强。李堡战斗我军伤亡很少,而华中军区增调来的生力军第五旅和军区特务团也已于李堡战斗时到达,我军兵力增强,敌我态势已出现了有利于我的明显变化。八月十三日,中央军委发来指示:“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
  当时,
可以设想两个作战方案,一个方案是从正面进攻海安和如皋,另一方案是避开正面,攻其侧翼或后方,吸引敌人来援,寻歼敌人于运动中。从当时敌人的部署来看,南通、如皋一线是其暴露的侧翼,兵力比较薄弱。驻守在这一带的敌军除已受我严重打击之第二十六旅残剩的一个营外,是新从上海来的整编第二十一师和交通警察总队。敌第二十一师系川军,战斗力不强。交警总队则是由抗日战争时期顽“忠义救国军”改编的,以“恢复交通”为名专门进行对公路沿线解放区的“清剿”,虽全部配备美械自动火器,但重装备很少,缺乏正规作战经验。我们设想如果从这里打开缺口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必将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基地,打乱敌人的部署造成歼敌之良机。
  
此时获悉蒋介石正筹备于二十五日在庐山开会,我们初拟进攻南通市吸引如皋、海安之南下增援,歼灭他一二个旅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扩大我军影响。八月十九日上报中央军委和陈毅同志后。次日毛泽东同志亲拟电报指示:“同意主力南下的行动,但不必去强攻城市”,“主力攻占丁、白、海之线后,海、如之敌南下,则将该敌歼灭之,但该敌也有固守原地、不敢南下的可能。此种情况下,请考虑第二步是否可以攻磨头镇、张黄港、加力市并相机攻占黄桥,调动或迫退海、如之敌。”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十分正确十分中肯,当时进攻南通,条件不成熟。我们当即以黄桥为进攻方向、缩小进攻正面,不攻白蒲,从丁堰、林梓打开缺口,钻到敌人肚子里去。估计那时敌人必将调兵回援,我则于运动中歼灭之。


八月二十日晚上,谭震林同志和我率主力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特务团向南开进,插入敌人侧后。这“敌后”实际上是我们的老根据地老马熟路。军民都习以为常。十六个团三万多人夜行军,连家犬惊吠之声也难听见,当然更无从知晓。
   八月二
十ー日夜十ー时半,丁堰、林梓战斗打响。又是一次出敌不意的攻击。


由此可见,电报中的“占领南通海门”是预设中的作战方案,而不是作战结果。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这一作战方案被苏中战役第五仗“丁(堰镇)、林(梓镇)战斗”所取代。


来源:jhptwx 江海平谈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DExNDc0NA==&mid=2650518715&idx=1&sn=e48ea1b6fcffae115deedf48acc4b22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