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科技事】中国的“诺贝尔”——王泽山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20



前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技术工作者获得该奖。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科技界自立自强的奋进力量,广西科协公众号将陆续为读者呈现这33位科技人物风采,展现他们忠于祖国、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矢志创新的光辉业迹和崇高精神。


题记

2018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人称“火药王”的南京理工大学的王泽山院士,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这一辈子,除了还能做火炸药研究这一件事,别的都不擅长。我的生活已经跟科研分不开了。一旦离开,就会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人物评价


王泽山教授是中国火药装药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火药专家,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选择国防军工事业的道路,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但他无怨无悔,一干就是40多个年头。因为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试验要到条件恶劣的野外实验基地去,他从不畏艰苦,身先士卒每次都亲临试验场,同年轻人一道爬山涉水,餐风饮露。


他治学态度严谨,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对自己和所带的研究生都严格要求、团结协作、求是创新。无论是在家、研究所、实验室,还是在飞机、火车上他都抓紧点滴时间。出差在外,随身不离的是他的便携式计算机,经常一边啃着面包,一边用计算机进行他的科学研究。作为我国装药技术界著名专家,他从不居功自傲,只讲求团结协作、合作攻关。他亲身倡导组织了全国有关研究单位和有关专业,形成了我国装药系统工程的研究格局。


他为人正直、淡泊名利、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学校集资房他优先安排课题组其他成员,自己最后一批才住。虽然掌握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但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节余了500多万元科研经费,全部投入筹建装药实验大楼。为了事业,老伴生病,儿子婚礼,女儿回国探亲他都无暇顾及。他常说:“我们这代人已经习惯从工作、奉献中寻找乐趣。我们要在有生之年征服更多的困难,取得更多的成果,为国家多做贡献。”

人物简介


王泽山(1935—),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那时的东北三省并不平静,年幼的他在战争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作为启蒙老师的父亲不断在他耳畔提醒的那句“你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深深地镌刻在了他的脑海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萌发了学习军工、献身国防的念头。有国才有家,国防力量的壮大,成为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几十万志愿军以落后的装备和巨大的牺牲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王泽山。他深刻地认识到“强国先强军”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国防,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国门。”1954年,他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在选择专业时,他放弃了当时更为热门的空军和海军专业,选择了陆军中的火炸药专业。有人不解,问他为什么选择这门“过时、基础、枯燥并且危险、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专业。王泽山回答道:“专业无所谓冷热,只要国家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王泽山成了全班唯一主动选择火炸药专业的学生。


从此,火炸药研究就成了他的毕生使命。


20世纪60年代,王泽山首次将计算机技术和诺模图设计原理引入火药教学、科研和火药装药学体系中。20世纪70年代,他出版《发射药的应用理论》,陈述新的装药技术和设计计算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他率领团队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使原本具有很大安全隐患的废弃火炸药转变成畅销国内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


20世纪90年代,通过研究发射药燃烧的补偿理论,发现低温感含能材料,并解决长储稳定性问题,明显提高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


20世纪90年代末,王泽山发明了含能材料的高能量密度装填方法,提高了发射装药的输出功率。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5月30日,王泽山院士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6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苏省代表。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精神》丛书

编辑丨周游 陈美静

初审丨黄祥豪

终审丨韦旭

来源:gh_8e27a64ecae7 广西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kxMjk5NA==&mid=2247505886&idx=3&sn=e901a134984848affc1b2ad2f80c8a99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